×
深圳通史:图文版:illustrated edition:Vol.2:Vol.2

包邮深圳通史:图文版:illustrated edition:Vol.2:Vol.2

1星价 ¥64.4 (7.3折)
2星价¥64.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72290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179页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50722903 ; 978-7-5507-2290-3

本书特色

深圳这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穿越历史时空之门,让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能够亲眼“看到”七千年来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点滴。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详尽地记录深圳历史的著作。早在明代,“深圳”这一地名就已经出现,考古资料显示,深圳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人类活动历史超过67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献显示,深圳的郡县史超过1700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南头城和东部南澳的大鹏城遗迹也都逾600年;客家人的移民史也有300多年。可见深圳是有丰富历史的,此书的出版将对人们认识深圳提供宝贵的资料。 《深圳通史》01、02两册共八个部分,从 “历史上的深圳”开篇,总述深圳自然地理位置,历代行政区划设置沿革,历史时期气候与环境变迁等深圳历史发生、发展的背景。其后以时间的演进为线索,分别从“先秦时代”“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南汉时期”“宋元时期”“明代”“清代”分章叙述深圳地区的核心史事。

目录


**章 | 明代的深圳——海防重镇

**节 政权更迭,开国元勋统一岭南

008 | 元末的深圳地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010 | 统一岭南,“东莞伯”何真治乱安民

014 | 何真智擒王成

第二节 东莞、大鹏二所的建立

015 | 明代倭寇在深圳地区的活动

018 | 明代卫所制的兴起与衰落

021 | 南头寨军制取代卫所制

024 | “岭南重镇”东莞守御千户所

026 | 南头古城的历史发展

029 | 围头话次方言区:今南头一带区域

032 | 大鹏守御千户所雄风

034 | 大鹏守御千户所与大鹏话

036 | 康寿柏率众抗倭

038 | 大鹏谭公“恩流鹏海播千秋”

第三节 政治苛严,深圳民众生活贫苦

040 | 明代深圳地区的经济状况与民众生活

044 | 明代深圳疍民频发民众起义

046 | 文学作品中民众贫苦的生活写照

048 | 明代深圳地区民间信仰多元

051 | 明代数次重修天后庙

第四节 内乱外侵,有识之士师夷长技

053 | 葡萄牙人侵扰深圳地区

056 | 汪鋐屯门海战奋勇驱寇

059 | 西方军事技术的引进

第五节 盗贼不靖,深圳地区设立新安县

061 | 明代在深圳地区的森严统治

062 | 明代深圳地区“海盗”盛行

064 | 抗倭名将汤克宽六次被降职

065 | “辛酉之变”:乡绅吴祚解决饥荒

067 | 刘稳力促新安建县

第二章 | 清代的深圳——割占之地

**节 清军入关,新安人民的抗争

078 | 明末清军趁乱大举入关

079 | 新安人民开展抗清斗争

第二节 迁海政策下,新安民众被迫迁出家园

082 | 两次迁海,新安县并入东莞县

085 | 流离失所,迁海之下的新安民众

087 | 迁海之下的民众起义

088 | 王来任痛陈迁海之弊

090 | 展界后新安县的防务

第三节 复界后大批客家人迁入新安县

092 | 政府施措招民垦边

094 | 大批客家人迁入新安县

097 | 深圳地区的广府历史文化

100 | 深圳地区的客家历史文化

第四节 复界后新安县文化的发展

105 | 新安县制盐业衰落,货币地租流行

107 | 清代新安县的教育

110 | 新安八景

114 | 新安县的节日与民俗

116 | 明清深圳地区出土的文物

第五节 鸦片战争前哨战的胜利

120 | 英国殖民者的频繁侵扰

122 | 英国人制造“林维禧案”

123 | 英国鸦片输入与日俱增

124 | 林则徐虎门销烟

125 | 九龙海战的胜利

128 | 抗英英雄赖恩爵

第六节 殖民者入侵新安县

131 | 英国割占香港岛

133 | 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部

135 | 英国租借新界

139 | 英军入侵深圳墟

142 | 新安人民的抗英斗争

第七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变革

146 | 九龙关的设置与变迁

150 | 九龙寨城的变迁

153 | 新安县的华工出国与华侨

156 | 广九铁路的建造及其路权斗争

160 | 天主教在新安县的传播

第八节 反清革命运动的开展

164 | 天地会的反清斗争

167 | 华侨义士发动乌石岗起义

168 | 三洲田起义

171 | 初战兰花庙告捷

172 | 新安县城光复

175 | 参考书目

179 |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严重危害,清政府于1838 年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率领文武百官到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向道光帝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奉命于1839 年3 月10 日到达广州,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合作,采取内外结合的禁烟措施。对内收缴烟土、烟枪,严禁贩烟;对外责令英国人将趸船上所有烟土全部上缴。同时他还劝诫英国人日后不许再将鸦片带来内地,犯者必按照王朝新例治罪。如有违者,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林则徐下令将各外商驻泊黄埔的货船暂行封舱,停其买卖,并封锁广州外商船与黄埔、澳门及伶仃洋趸船之间的交通,断绝趸船食物供给。起初,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企图用武力抗拒禁烟,发布《致全体英商公告》,命令“女王陛下臣民在各外洋停泊处的所有船只,应立即驶往香港,升起英国旗,准备抵抗中国政府的一切侵略行为”。413 月24 日,义律从澳门迁入广州商馆,阻止外商缴烟。在他的庇护下,大量鸦片烟贩乘夜脱逃,但*终被查知截回。 由于林则徐采取强制与劝诫兼施的措施,义律不得不禀复:“情愿呈缴鸦片”,“呈明共有二万二百八十三箱。……总不下二百数十万斤”。4 月12 日,林则徐、邓廷桢从广州乘船抵达虎门,命驻扎在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领从各路调集前来助阵的水师军马开往伶仃洋,将22艘鸦片趸船运至虎门镇口。 钦差大臣林则徐命兵勇在东莞虎门镇口离海平面稍高的海滩处,挖出两口方形的大池。在大池的周围搭起看台,让文武官员和群众观看焚毁鸦片的场面。焚毁鸦片的方法,是采用盐卤碱水加石灰与鸦片一齐倒入池中灌水浸化。就这样,一共销毁了英、美等殖民者的鸦片100 多万公斤,史称“虎门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仍坚持走私鸦片,并在新安县一带陆续挑起了九龙海战、**次穿鼻之战、六次官涌山之战。 义律于1839 年率57 家英商从澳门退到尖沙咀的货船上,决定占据香港。9月4 日下午,义律率5 艘武装船只开往九龙山炮台附近海面,以半小时内得不到食品供应则开炮为名,向该处的大鹏协水师营3 只兵船发动突然袭击,点燃了鸦片战争首战九龙海战之火。时任大鹏营参将的赖恩爵见英军来势凶猛,马上命令水师船只一齐还击,当即击翻一艘英军双桅船,其余英船被击退。不久,更多的英船前来报复,并有一艘大船在鲤鱼门堵截清军。赖恩爵率兵一面用战船上指挥室两旁的网遮蔽敌军矢石和枪炮,一面奋不顾身连放大炮,将英船击退。九龙海战历时九龙海战场景想象图1255 小时,英兵尸体随潮漂浮无数,夷帽数顶,英船船长得忌刺吐的手腕被清军打断。而清军战死2 名,重伤2 名,轻伤4 名,水师船有些中弹后渗漏,个别桅篷略有损伤,但可赶修完整。清军以微小代价重创英军,大获全胜。 九龙海战后,英国侵略者再次挑起穿鼻之战。11 月3 日,英船驶至穿鼻洋面(今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深圳之间的海面),承诺不带鸦片,准备报关进入与中国正当贸易,被义律率英舰“窝拉疑”号和“海阿新”号阻挠。义律认为这是“有损英监督权威的行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前往查看,“窝拉疑”号突然向清军开炮。水师提标左营游击麦廷章,猛攻船尾,开炮打中“窝拉疑”号后舱,随即“海阿新”号船尾和横帆也被打坏。英军且战且退,狼狈逃回尖沙咀洋面。战后,附近渔艇捞获英帽21 顶,清军牺牲15 人,数十人受伤。这就是有名的穿鼻之战,也叫“**次穿鼻之战”。 尖沙咀洋面是英国鸦片趸船和兵舰聚泊之所。九龙海战后,林则徐为加强防务,增建尖沙咀炮台和官涌炮台。穿鼻之战刚结束,林则徐便命将士在官涌山修筑工事,以“ 固垒深沟,相机剿办”来对付英军。 英军依仗船坚炮利,于1839 年11 月4 日至13 日,先后6 次进攻官涌山清军阵地。清军利用官涌山的有利地势,接二连三击退英军进攻。战斗进行到第七天,已击退英军第四次进攻。清军兵分五路,其中一路为赖恩爵率领。11 月11 日黄昏,官涌炮台清军安装炮弹时有意让英军看见,英军炮发至五更后,清军五路大炮一齐开火,只闻英舰撞击之声不绝于耳。炮轰数小时后,英舰已偃旗息鼓,弃碇而逃。至第二天早上瞭望,只见一艘英军双桅三帆船在洋面上半沉半浮,其余10 余只船的帆篷、桅樯、缆绳等船上所有装备一片狼藉。此战以清军获胜而告终。 英国侵略者争夺官涌山这一战略要地,目的在于控制尖沙咀洋面,停泊船只,据为巢穴。然而久攻不下,连遭失败,结果却落得“于澳门既不能陆居,于尖沙咀又不能水处”,在外洋上四处寄泊的狼狈下场。英国侵略者在九龙、穿鼻和官涌之战中遭受重创后,仓皇离开广东,移师北上东南沿海。

作者简介

张一兵: 黑龙江大学文学学士,吉林大学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深圳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研究馆员,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会员,广东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深圳古代简史]》《深圳旧志三种(点校)》《深圳风物志.传统建筑卷》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