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的历史之路:基于社会和经济的阐释

中国的历史之路:基于社会和经济的阐释

1星价 ¥61.7 (6.3折)
2星价¥61.7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2331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45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308233125 ; 978-7-308-23312-5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从一个典型的欧洲人视角来看中国历史发展模式的重要研究著作。书中将中国的历史发展与同时代罗马帝国或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对比,得出了令人信服或予人启发的结论。作者认为:尽管传统后期的中国出现了技术停滞,但中国人的技术创造力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一旦苏醒,将令世人震惊。本书译文严谨,注释细致规范,堪称上乘之作。 ——郑学檬,厦门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伊懋可此书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和日本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成果做了精练的总结和理论提升。中国学者可以透过本书将那个年代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学术断裂重新接续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认识近三四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新进展的学术脉络,在学术逻辑的轨道上,从中国经济史的事实出发建立超越此书的理论解释。 ——刘志伟,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内容简介

伊懋可在《中国之路》(或译《中国过去的模式》,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1973)一书中提出了“高水平平衡陷阱”理论,用以解释为何中国没有像西方一样发生工业革命。他认为在前现代社会(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中国拥有优选的现代制度,包括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制度以及私有产权等等,由此导致较快的技术发明和传播。但是由于中国人受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增长非常迅速。人口膨胀的结果是人均耕地的下降,这导致经济中的剩余越来越少,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已经没有足够多的剩余来购买新技术。另外,人口多耕地少还导致劳动力价格越来越低,从而对新技术的需求也会降低。伊懋可的理论是解释“李约瑟难题”的一种代表性理论。

目录

图表目录

上编 世界上*大*持久的国家的形成
**章 帝国及其幅员
第二章 早期中华帝国
第三章 公元3世纪的危机
第四章 中国北方的民族融合
第五章 中期中华帝国
第六章 非封建的庄园制
第七章 铁、火药与蒙古人
第八章 明朝的后勤优势

中编 中世纪经济革命
第九章 农业革命
第十章 水运革命
第十一章 货币与信用革命
第十二章 市场结构革命与城市化
第十三章 科学与技术革命

下编 没有技术变化的经济发展
第十四章 14世纪的转折
第十五章 佃仆制的消亡
第十六章 农村市场与农村工业
第十七章 量的增长与质的停滞
第十八章 结论

译校参考文献
译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伊懋可(Mark Elvin,1938-),剑桥大学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史、文化史、环境史。代表作有:《中国的历史之路》(另译《中国历史的模式》)、《大象的退却》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