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勃舒研究

刘勃舒研究

1星价 ¥96.6 (7.0折)
2星价¥96.6 定价¥1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55728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4
  • 出版时间:2023-01-20
  • 条形码:9787545572865 ; 978-7-5455-7286-5

本书特色

◎始于天资,臻缘师化,讲述徐悲鸿关门弟子刘勃舒的艺术人生;名家评述,亲友回忆,还原桀傲、率真、自在、真性情的艺术家。 ◎图文并茂,众多珍藏照片及身边人追忆,立体呈现艺术大师的成长轨迹、心路历程和人格魅力。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诸多专家点评,全面展示刘勃舒半个世纪的艺术探索和创作实践。 ◎拾遗补缺,收入《亲密战友》《大青山上的骑兵》《下乡》《套马》《自在》等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收藏的佳作,并辑入各个时期诸多未公开发表的佳作。 ◎刘勃舒作品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前行路标,其创作经历见证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史。

内容简介

《刘勃舒研究》讲述了原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前身)院长、徐悲鸿关门弟子刘勃舒的艺术人生。他12岁获徐悲鸿青睐,15岁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师从徐悲鸿先生学习中国画,两人共同写就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传奇。作为新中国培养的**代艺术家,他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是中国画坛老一辈重要的艺术坚守者与开拓者,在素描、速写、中国画传统笔墨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书中有专家学者从美术史、美术理论的角度对于刘勃舒艺术创作与探索的点评,有画院同事、朋友对于刘勃舒艺术人生的回顾,有艺术家、学生对于刘勃舒工作、生活等侧面的讲述,有刘勃舒自己对于艺术创作和教学的感悟,有家人对于刘勃舒的回忆与感受,还有刘勃舒艺术年表和画作精选。 借由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不同侧面的展示,读者可以深切感受到刘勃舒作为艺术家的多面性与丰富性,在了解刘勃舒璀璨隽永一生的同时,窥探他真实的精神世界,认识一个有温度的、鲜活的、真实的艺术家。

目录

磅礴恣肆??云如马(探索与变革)

画马一绝??邵大箴
与马共舞——勃舒先生四题??刘曦林
戏拈秃笔扫骅骝——现代绘画史上的刘勃舒??张晓凌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解读新中国绘画史上的刘勃舒??陈履生
“乱云飞渡仍从容”——刘勃舒的画及其笔墨韵致??郑工
写与意——关于刘勃舒的马??高天民
谈一谈刘勃舒在中国画变革中的历史贡献??李虹霖
笔墨表达与场景叙事——刘勃舒早期主题性人物画的笔墨语言与艺术风格??于洋
雪尽马蹄轻——刘勃舒先生的艺术流变??葛玉君
势如骏马奔平川——刘勃舒的艺术革新之路??陈明


天真烂漫??银蹄踏烟行(艺术与人生)

平易近人 尽显风范——与刘勃舒先生交往中几点感受??李延声
继承坚守 天纵神奇——谈刘勃舒先生的艺术??杨晓阳
师承??拓展——刘勃舒与徐悲鸿??程征
刘勃舒:“新文人画”的先行者??贾方舟
中国画事业的奉献者——刘勃舒??张惠明
坚守与开拓??徐水平
悲鸿高足刘勃舒??朱晴
师造化,得心源??鲁光
刘勃舒:本真、本色、率性的艺术家??王海珍


山高水长??四时明(艺术访谈)

众家论刘勃舒??徐水平 刘卓尔 采访整理
名家评述(摘录)??王海珍 整理


吾道一以贯之(刘勃舒说)

独到的见解 科学的方法
百花齐放 百美争妍
为中国画
大美无言


却在灯火阑珊处(家人谈刘勃舒)

自在坚守从艺 潇洒随性做人??何韵兰
他是大艺术家,更是我亲爱的爸爸??刘峻
刘老是天才,也是普通人??侯舒旸


附录一 刘勃舒艺术年表
附录二 画作精选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师承·拓展 ——刘勃舒与徐悲鸿 程征(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新年的钟声沁人心田! 钟声常鸣于耳,唯新年这一声,寓继往开来的意义于悠扬。 在北京新街口徐悲鸿纪念馆里珍藏着一封既平常又不寻常的信。说它平常,是因为徐先生与国内外人士,尤其与美术界人士广泛交往,一生不知写过多少信,仅王震编录的《徐悲鸿书信集》就收有260多封。说它不平常,是因为这一封不仅格外引人关注,而且传为美谈。原因首先是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年龄相差了整整40岁,一位是国际知名的绘画大师,一位是初涉绘画的12岁学童,年龄与身份悬殊。其次两代人从这一封信开始发生的故事,是20世纪中国美术事业接力发展的典型个案。其继往开来的意义,正像新年钟声。 这是1947年7月某日,徐先生给江西南昌实验小学一名小学生——刘勃舒的复信。 信笺上,徐体墨书写道: 勃舒小弟: 你的信及作品使我感动。我的学生很多,乃又在数千里外,得一颖异之小学生,真喜出望外。 学画*好以“造化为师”。故写马必以马为师,画鸡即以鸡为师。细察其状貌、动作、神态,务扼其要,不尚琐细(如细写羽毛等末节)。*简单的学法是用铅笔或炭条对镜自写,务极神似,以及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因写像*难,必须在幼年发挥本能。其余一切,自可迎刃而解。我附寄你几张照片,聊备参考。 不必学我,真马较我所画之马,更可师法也。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 你如此聪明,他日定有成就。但须立志一定要成为世界**流美术家,毋沾沾自喜渺小成功。你好好读完初中即可应考国立北平艺专。假如三年后我仍长(掌)北平艺专,我很希望你来此校用功,那时候我必极愿意亲自指点你。此时须努力文史、生物、算数、理化等普通课程,必要之常识不可忽也。 此问近好! 悲鸿手复 (一九四七年)七月廿一日北平 艺术教育家的信,循循善诱,内容涉及识才、传道、授业、立志等方面。 自收到信的那一刻起,刘勃舒即将徐先生的教导高高地树立为毕生巡弋艺海的航标。 一、识才 徐先生仅凭一封信和所附的几幅小画即确认了一位“颖异”的天才少年,做出“他日定有成就”的预判(不仅是鼓励)。大师辨识绘画英才的慧眼,就像高级教练竟能从万千孩童中辨识未来的世界冠军! 今天再看少年刘勃舒临摹徐悲鸿的马、狮等水墨动物,稚气的笔触中依然灵光闪烁! “天才”是指艺术家非后天习得性的“天纵之资”。天分如何,对于艺术家的毕生作为往往是先决性的。潘天寿曾总结成功的艺术教育**三要素,即:天分、扎实的基本功与广博的见识学养。其中,天分居首。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勃舒的才气就像一条串缀宝珠的金丝绦,贯穿了他的少年、青年、中年、壮年和老年各个时期。 二、传道 教师授业;导师不仅授业,更重传道。 “业”属于“技”;“道”归于“理——原则”,是具有战略属性的、形而上的原则。 徐悲鸿奉行的艺道,形成于20世纪初。作为艺术改革家,沿着“中西合璧”路线而创立的“徐蒋体系”艺术方法论,深刻地改变了古典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与动物画的艺术形态,并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主流。 他推崇现实主义,曾借苏俄绘画表达对现实主义的赞扬态度,说:“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的现实主义作品,光辉的表现,使我感到极大的兴奋!”(1949年6月30日天津《进步日报》) 徐悲鸿必然地以由现实主义而衍生的绘画理念和实践方法来教学。他给予刘勃舒的**个原则性指导就是:学画*好以“造化为师”,故写马必以马为师。他极力反对模仿与陈陈相因,不仅认为《芥子园》“不知埋没了多少天才”,而且告诫学生:“不必学我,真马较我所画之马,更可师法也。” 他说的“造化”,源出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的本意是指“外”与“中”,即客观与主观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心象”,或曰“意象”。 徐先生说的“造化”,实指本于物象映于视觉的具象形态,是“似”,是写实,是现实主义的“美在生活”原则,只不过借用了中国传统语汇来表述西方的艺术概念。 徐先生之过人之处是辩证地对待写实与审美的关系。他说:“画之目的,曰‘惟 妙惟肖’。妙属于美,肖属于艺。故作物必须凭实写,乃能惟肖。待心手相应之时,或无须凭实写,而下笔未尝违背真实景象,易以浑和生动逸雅之神致,而构成造化,偶然一现之新景象,乃至惟妙。然肖或不妙,未有妙而不肖者也。妙之不肖者,乃至肖者也。故妙之肖为尤难。”(节录自《中国画改良之方法》) 这些艺术思想,也是刘勃舒恪守的理念基础。 三、授业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许多大画家往往独擅一艺,如齐白石擅虾,李可染擅牛,黄胄擅驴,徐悲鸿擅马。 少年刘勃舒向徐悲鸿请教画马的方法,先生则由道而技,传习之。 徐悲鸿反复强调素描的重要性,说:“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必须有十分严格之训练。”“研究绘画者之**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吾人基本之学问,亦为绘画表现唯一之法门。”“艺术家能精于素描,则已过**种难关。”“素描在美术教育上的地位,如同建造房屋打基础一样。房屋的基础打不好,房屋就砌不成。即使勉强砌成了也不牢靠。” 徐先生在传授画马方法的同时,引导刘勃舒利用他山之石——以练习人像素描的途径作为画马的造型基础训练——“用铅笔或炭条对镜自写,务极神似,以及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因写像*难,必须在幼年发挥本能。其余一切,自可迎刃而解。”刘勃舒遵照之,后来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更进一步得到了系统而“十分严格之(素描)训练”。 刘勃舒记得,徐悲鸿认为课堂作业不能完成素描学习的全部要求,必须在生活中通过速写培养捕捉活的、有生命力的形象的能力,做到形神兼备。鼓励学生到生活现实中去看马,画马,要他“细察其状貌、动作、神态,务扼其要”。又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例,说:“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特别叮嘱他要画三千张速写,锻炼默写能力。告诉他画速写要“得其大概,看定着笔,毅然决然,不必畏惧”,更对他的习作一张张地详细评点。 他按照导师指点钻研马的解剖结构与骨架肌肉组织,尤注意骨骼、骨节等要点。案头放着马头骨标本和一架来自法国,结构精准、关节灵活的骏马木模,反复揣摩。又研究赛马奔跑姿态的高速摄影分解图,谙悉奔马的动态规律。 中国人自古爱马,有悠远的马文化传统,有着伯乐那样的相马大师与关于马的各种典籍。画马名手辈出,汉画像砖石、历代壁画与卷轴上有太多令人欣叹的神品。刘勃舒搜罗先贤遗迹,领会韩干画马“落笔雄才”“笔端有神”,“赵孟頫得马之情”,以及“骏马肥须见骨,瘦须见肉”“风鬃雾鬣,写其不受羁緤”的真切含义,读《相马经》知“三羸五驽”而识妍媸。 徐先生说:“动物画写意极难,因须具动物全形于胸中,而写时,须忘去一切笔墨,惟思体物之情。”尊师嘱,刘勃舒走向原野,近则京郊,远则新疆、内蒙古草原,与牧马人同起居,共劳作,养马,骑马,观马,画马,终日与马为侣,观其“从容细步,饮流啮草,搐尾顿蹄,昂首跼地,顾盼呼侣,欲驰隐忍,嘶风若电,骖辕千里,解鞍滚尘”诸般情态,乃至品种特征皆谙悉之。久之,人马合一,万千骐骥腾跃心中,而迹化于笔端墨象,可谓“与之久习,久之通神,辄下笔如生”。 后来勃舒先生画马,行笔风驰电掣,每到结构关键处,却是信笔而来的精当。可知在“快”的背后,乃是数十年“慢”功夫。青少年时代扎实的基本功,为刘勃舒后来在艺术上的不断探索,特别是后期艺术境界的超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兼擅人物画,我们可以从1955年获得“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的中国画作品《套马》,以及20世纪50至70年代创作的若干以骏马与人物构成的气势宏大的场景,见其寄于骏马的颖悟与功力。 刘勃舒早已是当代中国画坛的画马名手。侯一民先生说:“他画马得到了徐悲鸿先生的真传,我认为,现在中国画马的人就数他了。” 他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 以风格对照,徐悲鸿以素描为内在框架,刘勃舒同样以素描为框架;先生画马重视形体结构,学生同样重视结构;先生画马形神兼备,学生同样形神兼备。可是对待素描、结构与形神关系的表现形式,二人却判然有别。先生将素描融于水墨,学生则融于笔墨;先生用大笔画成,笔随形运,体块厚重简括,学生用长锋狂草式书写,笔走龙蛇,跌厾转侧,笔笔相生,“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先生落笔胸有成竹,相对理性和冷静,侧重于塑造,学生则重在抒发,颠张狂素似的即兴笔意,呈感发激情于瞬间的艺术醉态。与先生的水墨造型意识相比较,刘勃舒因倚重笔墨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而更有中国画传统的内涵和审美意趣,从而与恩师在图式形态和审美属性上远远地拉开了距离。 刘勃舒画马人格化,甚至有人说:“刘勃舒很瘦,很像他画的马。”这不仅因为 古人说了“画牛宜肥,画马宜瘦”,“瘦”确实容易让人把画家“秀骨清像”式的长相同他画中俊逸、秀劲的骏马相比附。画如其人——画家所画往往是他外显于象、内蕴于性的无意识呈现。 刘勃舒说:“画禽兽要求能于形似中见筋力,于筋力中传精神,且得生气画马必求其精神、筋力,精神完则意出,筋力劲则势在。”一个“瘦”字未免过于表象,“筋力”二字则更贴切,既是造型的风格,也是笔致的意味。所谓“筋力”,筋劲有力之感,瘦劲有力之态。“筋”者“劲”也,力的审美感觉。有若铸刻的金文,贯休硬朗的线型,宋徽宗的瘦金体,乃至消融掉所有肉感的贾科梅蒂的骨相雕塑。当我们用审美眼光看刘勃舒画的马,则见放浪形骸于旷野,驰纵胸臆于云天的精神自在;它(他)不受驱役,了无羁绊,超然于利害,自在奔腾,啸傲环宇。耿介与筋力,人格特质与审美特质,是刘勃舒艺术风格“内蕴于质”的秉性。 诗分“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无我”者,乃客观再现;“有我”者,辄物我同一。刘勃舒画马,由自然而人格,由“无我”而“有我”,是艺术境界的超越。关于以马为绘画题材的艺术社会学意义,徐庆平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画马之寓意,乃“代表了忠实、勇敢、一往无前”的民族性格。刘勃舒则说:“马,代表勇往直前的奋进精神。我们在画马时,要有民族自豪感。”刘勃舒画的是画家精神化、人格化的马,透露的是中华民族复兴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消息。 刘勃舒尝借徐悲鸿的一方印文作为题画词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其中深意,细品乃知!

作者简介

中国国家画院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公益型事业单位,是国家集国画、书法、篆刻、油画、雕塑、版画等各种艺术门类的研究、创作和画家培训机构。 中国国家画院经历三次变革,其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创作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画研究院。2006年,根据中国美术事业繁荣发展的需要,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国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国家画院。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