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64011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04,547页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76401103 ; 978-7-5764-0110-3
本书特色
系统研讨社区矫正的“九大核心问题” 归纳总结社区矫正的“八大中国特色”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基本制度问题研究》一书依据201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以及*高人民法院 *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立足于从2003年在中国大地试行社区矫正以来二十年的伟大实践与艰辛探索,对我国社区矫正的基本制度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和完整的原理性和规范性研究。作为主权国家颁布的世界上**部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社区矫正法》之出台并实施,促使我国非监禁性刑事执行制度进入法治化时代,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社区矫正法》出台之后,十分有必要对我国社区矫正的基本法律制度问题进行规范化和体系化的专门性梳理与研究。通过对我国社区矫正基本制度的学术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对我国社区矫正的“中国特色”进行归纳、凝练与理论阐释,在助力理论与实践部门正确理解与适用《社区矫正法》的同时,力图推进社区矫正在平安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向更高水平迈进。同时,亦想向世界展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独特的东方思路与制度安排,宣传《社区矫正法》的中国智慧,彰显我国刑事执行制度的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在相互交流、互动学习与彼此借鉴过程中,不断完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 一、全面系统地研讨“九大核心问题” 本书是关于中国社区矫正实践探索与《社区矫正法》基本法律制度问题的规范性法学研究。全书除导论外,正文共九章。导论对本书的研究目的意义、现状、思路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概述,正文则系统和完整的对我国社区矫正基本制度的“九大核心问题”进行了阐述,这九大核心问题分别为:中国特色社区矫正的创制与意义、中国社区矫正的基本性质与地方性特色、中国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和对象、中国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与人员、中国社区矫正的基本任务、中国社区矫正的基本程序、中国社区矫正法律责任与监督、中国社区矫正制度困境与发展趋势,以及为了更好地学习与应用《社区矫正法》而必须尽快建立的中国社区矫正法学的构建与发展等。 二、归纳总结了社区矫正的“八大中国特色” 本书明确认为:社区矫正的中国特色,至少表现为形成与创制的独特性、基本性质的独特性、适用范围的独特性、组织领导机构的独特性、基本任务的独特性、衔接程序的独特性、外部执法监督制度的独特性,以及社区矫正基础理论复合跨界与亟待提高的独特性等八大方面。 三、强调对社区矫正法的根本原理性研究 本书从法学规范角度对我国社区矫正实践探索以及《社区矫正法》的基本法律制度进行*基础的原理性研究,应当说,这种基础性和原理性研究思路在我国社区矫正理论与实践界并不多见。本书重点关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法律规范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其研究不同于社区矫正的社会学或实证性研究;与此同时,本书不仅关注对我国当前社区矫正法律规范如何适用的解释论问题,而且也非常关注这些规范的历史脉络、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因此,其研究也不完全等同于《社区矫正法》的解释学研究。 四、研究结论和成果的价值与追求 本书的研究结论和成果,可以为正确认识、理解和运用《社区矫正法》提供自认为合法与可靠的保障;可以为《社区矫正法》适用和执行过程中具体操作规则的确立以及未来的制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可以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完善以及社区矫正理论的纵深发展,形成并提供为国家立法者、实践参与者以及理论研究者各方都能够认可的逻辑起点和话语共识,以促进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发展沿着更加人道化、法治化、现代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力促社区矫正理论逐渐形成为各方共同认可的根本性概念和基础性理论,从而为社区矫正理论的跨越式发展节约时间和资源、奠定学术基础并提供检验标准;可以为我国刑事执行法学、刑事实体法乃至刑事程序法学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学术基础和理论思路,从而为我国国家治理违法犯罪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法治化提供良好的制度契机和理论根据。 五、值得关注的两大亮点 **,在宏观视角下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置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法治化、基层与特殊社会群体治理、社会多元参与共治、刑事执行统一化与一体化等重要的国家战略与宏大背景之中展开研究,特别强调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制度背景、公众社会心理结构、现有学术研究水平与资源等特殊性,强调社区矫正在中国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制度的国别特色和地方性经验,总结和归纳中国社区矫正的独特东方思路与智慧,彰显中国社区矫正乃至刑事执行制度自信。 第二,本着根本性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路,对我国社区矫正实践与理论争议中*关键*核心或者说是任何社区矫正文献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进行体系性和规范性研究,充分运用规范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维方式,体系性思考与问题性思考兼而有之,将根本性的原理问题彻底搞清楚搞透彻,而不是仅着眼于某一具体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对策建议,充分发挥根本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对社区矫正制度的指引、构建、评价和检验价值。 六、七个方面的坚持与创新 **,本书旗帜鲜明地认同和坚持《社区矫正法》暗含的和官方公开确立的中国特色社区矫正法律性质为“刑事执行制度”的观点,并从历史、规范以及功能等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理论论证。 第二,本书坚决支持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应予以扩大的立场,在对社区矫正对象范围设定的法理原因和根据进行探寻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对象扩张的近期与长远策略两种方案,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轻微犯罪占绝对优势的犯罪结构的变化及治理对策的调整。 第三,本书从实质意义上探讨了社区矫正机构设定的行政执法权与处罚权分立模式及其改革方向问题,以及社区矫正衔接顺序的制度发展及其降低衔接程序的替代性方案。 第四,本书将社区矫正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两大基本任务置于刑罚目的理论框架之下予以讨论,为我国《社区矫正法》所确定的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之间的逻辑关系提供理论支撑,为社区矫正基层实践处理好两者关系提供可供参考的模式标准与理论指引。 第五,本书重点讨论了社区矫正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以及法律监督的规范化问题,从而将社区矫正制度发展与我国刑罚种类改革、刑事执行措施多样化趋势以及中国特色的检察监督制度高度相关联。 第六,本书按照刑事一体化的思维,基于我国刑法“重罪重刑”的结构特点探讨社区矫正适用规模制度障碍的成因,指出扩大社区矫正适用规模与范围必须与我国刑法轻罪体系构建和我国轻罪犯的刑罚附随效果限制(守法信用或前科消灭制度)等刑法制度改革双向奔赴,从而在轻罪、轻罪犯和轻刑罚及其执行的整体框架下定位与社区矫正制度发展和完善问题。 第七、本书基于“法学不盛,何来善法”的规律性认识,明确讨论了社区矫正制度发展与社区矫正法学之间的关系,特别说明了社区矫正法学理论对于我国社区矫正立法以及未来统一的刑事执行法创制的巨大特殊意义。 七、本书具有的特殊实践价值 本书作者之一王顺安教授不仅亲历和见证了我国社区矫正试点至《社区矫正法》出台的整个过程和几乎所有的立法论证,而且亲力亲为,为《社区矫正法》的理念普及与基层实践创新做了大量的实质性的推进工作;另一位作者马聪则是王顺安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招收的刑法学(刑事执行法学方向)博士后,专门从事社区矫正法学研究,关注社区矫正基层执法实践近十年,曾进行了大量基层调研并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者们的主要观点、诉求以及基本态度其融入该书之中。如,该书采用了社区学的调研方法,以比较客观的态度记录、分析和探讨了社区矫正机构警察化、社区矫正刑种化、缓刑假释适用率低之成因、社区矫正工作“纸面化”“躺平化”的制度性成因、社区矫正工作者触犯职务犯罪的风险以及立法与实践理念的客观龃龉等重大实践性问题。 *值一提的是,全书的代序言“社区矫正的探索与研究永远在路上”,有104页,10余万字。比较全面地介绍与论述了百年社区矫正的历史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的不平凡探索之路、努力构建为世界所称道的中国特色社区矫正法学。 在“百年社区矫正的历史演变”部分,作者认为现代社区矫正制度起源于对近代以来剥夺自由刑及其监狱封闭式管理负面效应的反思,社区矫正萌芽于英美的假释和缓刑制度,社区矫正得益于二战之后的更生理念、民权运动和标签理论的推动,社区矫正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蓬勃发展,直接源于监狱成本的高昂和矫正政策的改变,社区矫正的复苏得益于20世纪末以来的法治建设的保障与促进作用,“中间处遇”或“中庸制裁措施”的兴起,有逐步取代传统社区处遇之势,但因其惩罚性和过度监控的高成本性并未获得共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的不平凡探索之路”部分,作者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非监禁处遇制度的移植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罪犯非监禁处遇措施、非监禁刑罚及其监督管理制度的创制,20世纪之交中国大陆开展的改革与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探索和试点工作,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孕育与诞生,2020年6月18日*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的法律定位、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体系结构、核心内容及其亮点特点。 在“努力构建为世界所称道的中国特色社区矫正法学”部分,作者较深入地论述了世界社区矫正制度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社区矫正重要实践成果是构建社区矫正法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基于法律信条学构建中国特色社区矫正法学的规范性研究体系,中国特色社区矫正法学信条性研究的核心问题与基本体系。 本书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论证得当,不仅可以为我国刑法学和刑事执行法学理论工作者提供系统而有价值的研究思路与理论观点,而且能够为我国政法院校社区矫正法学的专业教学提供客观而可靠的历史性文献资料,还能够为我国社区矫正基层工作者全面和正确了解我国社区矫正立法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参考。
目录
作者简介
王顺安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犯罪与司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所长、中共支部书记。兼任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执行行为研究会副会长、海德智库社区矫正法治研究院院长、法商智库预防犯罪战略研究院院长。曾参与组织策划编纂主编中国犯罪学会《犯罪学大辞书》《中国刑事法学系列丛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狱政法律问题研究》《中国预防犯罪通鉴》《中国犯罪原因研究》《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制度研究》、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课题《监狱法适用问题研究》《社区矫正法适用研究》、*高人民检察院科研项目《刑罚执行检察监督研究》、中国法学会重点研究项目《社区矫正研究》、外交部公安部和人民日报出版社委托出版的《西方社会病》、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委托研究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犯罪研究》、北京市法学会和北京市司法局委托的重点科研项目《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践》《监狱(社区矫正)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应对作用》、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开放课题《邪教与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治理》,主编《犯罪学》《犯罪学教程》《犯罪学教科书》《劳动教养学》《医用法学教程》《治安管理法学》《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与对策》《中国治安管理法学通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例法律适用》《社区矫正法治研究》、独著《刑事执行法学》《刑事执行法学通论》《社区矫正理论研究》《社区矫正研究》《扫黑除恶教育知识读本》(小学版)(中学版)《反邪教知识手册》《反恐知识手册》《预防犯罪实用手册》等。独立承担的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改革科研项目《创刑事司法教学实践模式 做社区矫正罪犯帮教工作》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预防犯罪通鉴》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社区矫正研究》获得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曾荣获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马聪 河北大学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曾执教于浙江财经学院(现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现执教于嘉兴学院法律系,中国政法大学犯罪与司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曾以主要参与人员身份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的社区矫制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惩治与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对策研究》、*高人民法院重点调研课题《关于完善减刑、假释制度的调研》、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减刑、假释制度的完善》,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社区矫正法适用研究》,独立主持或以检校合作形式共同主持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浙江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长三角地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一体化研究》、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专题调研重点课题《关于长三角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一体化的构想——以非公经济社区矫正对象权益保障为视角》《检察主导下小微企业合规模式的完善研究》,参与编写《门窄路长集——基层普法专题读本》《危害国家安全罪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案典》《社区矫正法治研究》,独著《刑罚一般预防目的的信条学意义研究》,并在《刑法论丛》《河北法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检察日报》等核心期刊和报纸上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4开特种纸 红皮烫金版
¥5.8¥18.0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9.9¥38.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2.4¥3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1.8¥2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7¥39.8 -
圆圈正义
¥25.3¥46.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5.2¥36.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3.8¥34.0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31.4¥49.8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6.1¥59.8 -
中国法律对东亚诸国之影响
¥14.1¥28.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4.0 -
民法典
¥23.5¥4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9¥4.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9.5¥38.0 -
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
¥27.5¥58.0 -
清朝监察立法之都及其历史镜鉴研究
¥12.4¥46.0 -
民法概要
¥33.6¥48.0 -
人人都该懂点婚姻法
¥23.4¥65.0 -
罗翔讲刑法
¥14.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