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78666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37866699 ; 978-7-5378-6669-9

本书特色

本书所收录作品均在《十月》《作家》《花城》等著名文学期刊发表,部分篇目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思南文学选刊》等重要刊物转载,得到广泛好评。马拉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提炼生活的小说家,他技巧娴熟,理性冷静,目光直抵事物本质,同时具备强大的还原能力。他笔下的人物,多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照。从《仙鹤图》中,可以看出马拉对于现实生活的描述和人性的把握,既尖锐,又深刻。他的语言技巧和叙事节奏,看似平缓,却行如流水,细读之下令人玩味。《丧家犬》作为2019年度“城市文学”排行榜读者人气榜入选作品,深入地书写了当代的中国现实。《沈先生字复观》则是对崖山与汉文明风骨的打捞。其余各篇目,均有独到的侧重点,可以看作当下现实生活的精确缩影。更为重要的是这本小说集聚焦城市生活,却和中国历史及乡土文化之间有着隐秘的关联,体现了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居民的精神风貌。 1.作者系人民文学长篇小说新人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展奖、丰子恺散文奖等奖项得主。 2.作者凭《沈先生字复观》新获第十八届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3.《沈先生字复观》收入本书**篇。 4.本书以虚拟的“铁城”为中心,展开芸芸众生的历史时间和人生之痛。 5.成长与时光是其不变的主题,也是直抵事物本质的有效内视镜。

内容简介

《铁城纪事》收录马拉短篇小说10篇。该书以铁城为背景展开,具有相当的主题性。十个故事各具特点,展现了铁城百姓纷繁复杂的当下生活。所描写对象包括普通小市民、艺术家、科学家、海盗等等,既有来铁城生活打拼的外地人,又有铁城原住民,层次丰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同时,故事中穿插对铁城历史的书写,颇有世事沧桑的历史感。该书语言精炼,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是马拉短篇小说的精选之作。

目录

沈先生字复观 — 1

雪夜之歌 — 36

高速公路上的外星人 — 57

丧家犬 — 74

窒息 — 111

卑微的英雄 — 133

地鼠 — 156

紫色康乃馨 — 174

仙鹤图 — 193

荡寇志 — 215


展开全部

节选

沈先生字复观 苏植苓从日本到访中国,他要办一件大事。临行之前,苏思木一再交代,别的事可以不办,这件事一定要办到。他给了苏植苓一个黄花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装了一张纸,叠得整整齐齐,还有两块玉。苏植苓正想打开看看,苏思木说,你就别看了,你爷爷写的祭文。你回去,找到沈先生的墓,把这祭文在沈先生墓前烧了。这两块玉,送给沈先生的后人。苏植苓说,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苏思木说,要是容易,我也不用特别交代你了。作为日本*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苏植苓受邀到北京参加第八届国际天体物理与宇宙学年会。他参加这次会议,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十年,苏植苓被学术界视为*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他的研究成果被誉为天体物理领域三十年内*具突破性的进展之一。 从东京飞往北京,航程四个小时左右。中午十二点零五分,苏植苓乘坐的CZ4853 次航班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落地那一瞬间,苏植苓有点恍惚,五个小时前,他还在东京羽田机场准备登机。现在,他到了北京。这是苏植苓**次到北京。这些年,他到全世界很多国家参加过学术会议,足迹遍布亚非欧美。仅在亚洲,他去过韩国、新加坡、印度、以色列、土耳其,却没有去过中国。他还记得有次他在南非开普敦遇到一位中国科学家,会议结束后,他们一起喝咖啡。他问起中国的情况,对方感到非常惊讶,没想到他没有去过中国。他理解对方的惊讶, 他的姓氏说明他属于华裔,他不应该没有去过中国。这些年, 苏植苓接到过不少中国科研机构的邀请,总是莫名其妙地错过了,完全没有刻意的成分。这次会议还在筹备阶段,苏植苓接到了邀请,那是一年前的事情了。他答应了。离会议日期越来越近,苏植苓担心会出什么特别的状况,还好,一切顺利。他来到了中国。来接苏植苓的是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正在清华大学念博士,还不到三十岁。见到苏植苓,他有点紧张。一开始, 他尝试用日语和苏植苓交流,苏植苓笑了起来,他有一口流利的中文。从小到大,中文是家里唯一使用的语言。我还担心您不会中文,没想到您中文这么好。博士说,我查过资料,这好像是您**次来中国。苏植苓说,**次,不过,我感觉我对这儿很熟悉。他看着窗外,路边的柳树正绿,北京城种了这么多柳树。他看到的景象,和他在网上看到的资料差不多。 会议议程五天。前三天学术交流,后面两天,主办方安排参观故宫、长城等等。苏植苓和主办方请了假。这两天,他还有两场活动。一场到中科院物理所交流,另一场到北大做讲 座。他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来听讲座。他的研究方向艰深晦涩,并不好懂。引力波被观测到后,大众对宇宙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他还是没想到,会狂热到这种程度,走道里面都挤满了人。虽然,在后面的交流环节中,苏植苓发现他们对宇宙学并无多少理解。他们关心的更像哲学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三天会议,两场活动,这对苏植苓来说强度说不上太大。他早就习惯了这种节奏。离开北京之前,苏植苓和主办方联系了一下, 说他想去铁城。主办方有点意外,还是问他,您需要什么帮助? 苏植苓说,不用了,我自己去就好了。主办方说,苏教授,您**次回国,对国内的情况可能不太熟悉,还是有人陪着好一些。主办方想安排两个年轻的学者陪苏植苓一起去铁城,一来方便照顾苏植苓,另一方面也想加深他们和苏植苓的交流。苏植苓坚决不要,说办点私事,不用这么大阵仗。即便如此,主办方还是给了苏植苓两个电话说,您到了铁城,要是有什么事情,给他们打电话,都是同行。苏植苓谢过,订了从北京到广州的机票。 铁城离广州不远,坐轻轨四十来分钟。苏植苓早早订了酒店。到了酒店,他好好洗了个澡。洗完澡,坐了一会儿,他给苏思木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他到铁城了。苏思木说,你拍点照片,带回来给我看看。经常听你爷爷讲铁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没有见过。苏植苓说,这么多年了,怕也不是以前的样子。苏思木说,再怎样,也是故土。挂掉电话,苏植苓在酒店房间窗前站了一会儿。天还没有黑,太阳将落未落,余晖斜洒, 把高大的建筑切出一块块灰暗的阴影。屋顶多是灰白色,他想起布达佩斯的屋顶,浓烈的红色。一条河从城市中间流过去, 河流的两岸满是青翠的树木,他还能看到两座索拉桥。桥边上, 巨大的摩天轮。这里和北京,太不一样了。苏植苓对铁城几乎没什么了解,偶尔听苏思木说几句。苏思木知道的那点东西, 也是听说的。他听苏思木说过烟墩山,山上的寺庙。据说站在烟墩山上,望得见伶仃洋的雾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那个伶仃洋。苏植苓把盒子从行李箱里拿了出来, 摆在电脑桌边上。他想,这么多年,终于回家了。 早上起来,用过早餐。苏植苓去到前台问,烟墩山怎么走? 服务生说,烟墩山啊,很近的,你出门左拐,一直走一直走, 走上两公里左右,右手边有个牌坊,上面写了“烟墩山”三个字, 那里就是了。苏植苓说,这么近。服务生说,铁城小,去哪里都近。苏植苓说,这么说,我在房间能看到烟墩山了。服务生笑了,那倒不行,方向不对。出了酒店,太阳大了,明晃晃得耀眼。路边上树荫浓密,种的多是杧果和榕树,典型的中国南方城市。街上人多,他们说的话苏植苓听不懂。走了快二十分钟,苏植苓看到了“烟墩山”三个红色的大字。从山脚望上去, 不高,杂树丛生,一条石板路从牌坊下通往山上。苏植苓没想到烟墩山在这么热闹的地方。他以为烟墩山应该偏远清静,至少不该出现在步行街中部。苏植苓站在对面拍了张照片,发给苏思木。一会儿,苏思木回信息,原来是这个样子。苏植苓沿着石板路上山,路两旁多是松树,散发出青郁的气息,针尖般刺进他的肺里,一阵阵愉悦。走过松树林,接着一片竹林,楠竹高高大大,直直地插上去。竹林里见不到土,积满厚厚一层落叶。他想到里面踩一脚,或者躺下来。在日本,他看多了樱花,竹林也不少,却收拾得干净,不似这里任由叶子落着。山上人少,偶尔有人经过,多是谈恋爱的年轻人,或者锻炼的老人,像他这样闲散的中年人,几不可见。绕到半山,一座寺庙出现在苏植苓面前,他知道那是西山寺。苏思木和他讲过,烟墩山上有座西山寺,据说是北宋末期修建的,近千年的历史了。他不知道的是西山寺两次毁于战火,一次毁于人祸。眼前的这座,修好不过三十来年。苏植苓到西山寺里走了一圈,寺不大修得还算讲究。他没碰到一个和尚,连游客都很少,两三个, 还是四五个的样子。寺庙清寂,苏植苓体味出好来。既然是寺庙,有晨钟暮鼓,悠悠一炉香足矣,哪里要那些吵吵闹闹的东西。他在禅院里发现了一池荷花,池水从山上引过来。池塘的一壁依着连山的石壁,水正是从那里一线线流进池里,间或一两声水响,像是有石子掉进了池塘里。石壁靠水近的地方长满了黄绿的青苔,石头缝里一丛丛的灌木,有的开了花,红红黄黄的一簇,倒映在水里,煞是漂亮。池塘里的龟倒是肥大,懒洋洋地浮在水面上。苏植苓在池塘边坐了一会儿,荷叶在阳光里绿得晃眼,他在廊下,阴沁沁的舒爽。 拍了几张照片,苏植苓去了山顶。山顶有个小小的亭子, 四野空无一人,微风来袭。他擦了擦汗。一路走上来,他有点热了。站在亭子里,苏植苓远远地看到一团白气,他知道那是伶仃洋。沿着伶仃洋北上,再往东,可以达到日本,那也是他祖辈走过的线路。苏植苓绕着亭子录了一段视频,又坐下来, 望着远处的伶仃洋。坐了一会儿,苏植苓下了山。他要去找旧时的铁城。他不知道,旧时的铁城围在烟墩山脚下,剩下的只有两条老街。从烟墩山下来,苏植苓打了辆车,他对司机说, 师傅,麻烦你带我去铁城老城区。师傅说,这里就是了。苏植苓说,这里哪里像老城区。师傅说,铁城哪里还有什么老城区……

作者简介

马拉,197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等文学期刊发表大量作品,入选国内多种重要选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余零图残卷》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广州美人》等三部,散文集《一万种修辞》,诗集《安静的先生》。曾获人民文学长篇小说新人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展奖、丰子恺散文奖等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