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158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90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22715889 ; 978-7-5227-1588-9

内容简介

元杂剧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趣,而且也是元代社会的“活化石”。本书立足于传播学视角,将杂剧艺术视为重要的传播媒介,通过拉斯韦尔的“5W模式”,结合文献阅读和个案分析,全面探究了元杂剧在鼎盛时期的生成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进行传播和扩散的。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戏曲、戏剧与杂剧辨析
五 研究方法
六 研究难点与创新
**章 杂剧的形成与发展
**节 邈远的历史:元杂剧的源流追溯
一 巫觋歌舞
二 百戏倡优
三 歌舞戏与滑稽戏
四 宋杂剧与金院本
五 从南戏到元杂剧
第二节 鼎盛的背后——元杂剧繁兴的原因
一 元杂剧兴盛的内部原因
二 元杂剧兴盛的外部原因
第二章 杂剧在元代的生产
**节 元代杂剧创作的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
一 元代审美观念的递变对元杂剧创作的影响
二 元代宗教文化繁盛,迷信盛行,元杂剧创作空间空前扩大
三 玩世观念的风行对元杂剧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元杂剧对过往历史余晖的承接与再造
一 元杂剧创作中对早期历史的重构与再造
二 元杂剧创作中对唐代传奇的改造
三 元杂剧创作中对两宋故事的增饰
第三节 沉沦失意与才华宣泄:元代文人儒士的杂剧生产
一 顾影自怜:才人与元杂剧的勃兴
二 相濡以沫:书会聚合对元杂剧创作的推动
第四节 愁苦的挣扎:低官下吏的杂剧编排与理想赋予
一 低微乐官——广博的杂剧传播者
二 微贱儒吏——深刻的杂剧生产者
第五节 自卑的超越:优伶戏班的加工与再造
一 元代优伶的角色与地位
二 独立枝头:女伶歌伎的杂剧创作
三 走街串巷:家庭戏班对杂剧的再加工
第六节 元杂剧的创作体制与作家心态
一 元杂剧的创作体制
二 元杂剧作家的创作思想及态度
第三章 杂剧在元代的媒介功能
**节 元杂剧艺术审美的营造与扩散功能
一 元杂剧的媒介协调、宣导与培育功能
二 杂剧的艺术美学规范功能
三 元杂剧的审美观念沟通与形塑功能
四 元杂剧的替代性满足与心理宣泄功能
第二节 元杂剧的文化传播功能
一 元杂剧对历史文化的演绎、传播与重构
二 时代精神的反映与反思功能
三 对市民意识的呈现与熏染功能
四 对理学思想的批判与改造功能
第三节 元杂剧的舆论塑造与引导功能
一 元杂剧对民间舆论形成的影响
二 以剧为媒,实现舆论控制
第四节 元杂剧敦励薄俗与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
一 封建统治的需求与强化
二 元杂剧教化功能的失范与衰微
第四章 杂剧在元代的传播路径
**节 元杂剧传播对宋金戏曲传播路径的承接
一 宋杂剧的多元传播与路径开拓
二 宋辽金之间的戏剧交流与传播
三 南戏的营销传播与西散北顾
四 蒙古文化对戏曲传播的推动
第二节 口耳相传——生生不息的杂叙话谈
一 元代口头传播的复兴
二 口头传播对元杂剧的影响
三 元杂剧的口头传播
第三节 选编刊刻传抄——元杂剧艺术的承袭与传播
一 文本传播的延续
二 文本传播的影响
第四节 勾栏戏台——市井乡野的娱乐生活
一 舞台传播的发展
二 元代戏曲舞台的类型
三 偏倚时间的杂剧传播媒介
四 元杂剧舞台传播的特点
第五章 杂剧在元代的传播内容
**节 杂剧在元代的传播内容概况
一 金院本题材的先行开拓对元杂剧题材的影响
二 元杂剧传播内容的题材分类
三 元杂剧传播的作品及内容选择
第二节 元杂剧的人物形象塑造与呈现
一 元杂剧对权豪势要形象的塑造
二 元杂剧对能官干吏形象的塑造
三 元杂剧对富豪和市民形象的塑造
四 元杂剧对农民与奴隶形象的塑造
五 元杂剧对奴婢娼妓形象的塑造
六 元杂剧对士子文人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才子佳人剧:对爱情讴歌形成了婚姻新风尚
一 《西厢记》主要内容及人物塑造
二 元代才子佳人剧的思想观念及传播效果
第四节 历史剧:艺术再加工形成了民众的历史新诠释
一 《梧桐雨》主要内容及人物塑造
二 元代历史剧的思想倾向及文化影响
第五节 公案剧:对于社会清明和盛世和平的向往
一 《窦娥冤》主要内容及人物塑造
二 元代公案剧思想倾向及对法制观念的影响
第六节 “神仙道化剧”“度脱剧”对于逍遥避世的向往
一 《黄梁梦》主要内容及人物塑造
二 道化剧传播的思想倾向及价值观念
第六章 杂剧在元代的接受与欣赏
**节 仪凤伶官乐——宫廷贵族的视觉盛宴
一 宫廷演剧的接受情况
二 官廷演剧的接受特点
第二节 歌舞盛倡优——市井百姓的生活之娱
一 城市演剧的接受情况
二 城市演剧的接受特点
第三节 老稚相呼景——乡野村夫的赛会庆典
一 乡间演剧的接受情况
二 乡间演剧的接受特点
第七章 杂剧在元代的传播效果
**节 诗文史料中的生动描述
一 广泛的受众基础
二 普遍的文艺消费
三 受众与编演者的互动
第二节 历史文物中元杂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硕勋,男,汉族,1972年生、,甘肃省宁县人,法学博士,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兰州大学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多年来致力于大众传播、民族志传播、文化传播和媒介经营管理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在权威和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两项,其他类别项目六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