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1542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5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22715421 ; 978-7-5227-1542-1
内容简介
文学创作与接受并非个人心灵独语,总是“制度”中介后的创作与接受。新媒介对传统文学制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建构了网络文学制度。本书对新媒介文学场域的组织机构、行动者及其关系进行了总体考察,并探讨文学网站对作家制度、读者制度的建构,先锋派对文学制度的重构,以及文学批评制度的裂变、著作权制度的变革与新媒介语境中的经典化制度问题,认为经典总是场域行动者合力的结果。
目录
绪论
章 新媒介场域中文学制度要素的重组与互动
节 文学制度要素的重组与角色变迁
第二节 文学论争与文学合法性的争夺
第二章 文学网站与作家制度、读者制度的建构
节 文学网站与作家制度的建构
第二节 文学网站与读者制度的建构
第三章 先锋派与文学制度的重构
节 文人入网:陈村之于文学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网络诗歌、先锋派与文学制度的“抵抗”
第四章 文学批评制度的危机与转型
节 批评场域的裂变与危机
第二节 学院批评在新媒介语境中的转型
第三节 大众点评的兴起与文学批评的新变
第四节 网络文学的“间性”与评价体系的建构
第五章 著作权制度的冲击与集体生产
节 著作权的“占有”与内外的解构
第二节 “抄袭”指控与“数据库”写作
第三节 集体生产的困境与可能
第六章 经典化与文学制度的重建
节 经典化、新问题与商业模式的困境
第二节 摆脱印刷文学观念:经典化与动态世界的悖论
第三节 多元动态经典观与文学制度的重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黎杨全,男,1977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文学博士,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BU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媒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新媒介文论、网络文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BU项目等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树会记住很多事
¥12.3¥29.8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6.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3.7¥30.0 -
汉字里的中国
¥13.1¥45.0 -
生活的事实
¥13.2¥38.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3.4¥39.0 -
我与地坛
¥17.5¥28.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4.7¥55.0 -
她们
¥15.0¥46.8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6.9¥49.8 -
字里书外
¥29.4¥49.0 -
昨日书林:西潮
¥18.4¥58.0 -
身边的风景.汪曾祺散文
¥8.5¥25.0 -
(精)川端康成经典辑丛:彩虹几度
¥16.4¥48.0 -
人间词话
¥6.1¥17.0 -
遇见动物的时刻
¥18.4¥58.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人间一趟
¥27.4¥48.0 -
我谨以此对抗孤独
¥16.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