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116217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760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101162172 ; 978-7-101-16217-2
本书特色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流砥柱之一。
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历时二十年修订而成。
以《春秋》学为经,以汉朝治国理政的历史进程为纬,探讨了两汉历史上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的重大问题,是思想史、政治史与制度史融会贯通的典范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在儒家士大夫的推动下,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如何诉诸“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立法,如何影响汉帝国的实际历史进程,从而成就“汉道”,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确立了基本模式。本书贯通了从西汉立国至东汉一朝的全部历史过程,所涉及的问题,如汉初于“过秦”背景下实行的黄老无为政治、儒术的兴起与独尊、“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家法、儒家思潮推动下的托古改制、两汉之际的政治学术转变,皆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关节。对于这些重大历史转折及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印象,前辈学人多所发论,而本书将这些问题贯通连缀,一气呵成,时有新颖独到的简介,展现了作者将思想史、政治史、制度史融会贯通的深厚功力。
目录
前言
再版前言
引言
**章 西汉再建帝业的道路——儒术兴起的历史背景
**节 取守异术与亡秦必楚
一、说“取与守不同术”
二、“天下苦秦”辨
三、秦法与楚俗
第二节 论“承秦立汉”
一、刘邦集团的形成
二、据秦之地
三、用秦之人
四、承秦之制
第三节 郡国并行及其意义
一、郡国并行制的形成
二、王国制度的变迁
三、文帝前王国与汉法的关系
四、王国吏治的“从王”和“从俗”倾向
五、说“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
第四节 从清静无为到复古更化
一、汉初的无为之术
二、汉文帝与诸侯王
三、文景对诸侯王权力的收夺及其东方政策的转变
四、儒术的兴起
第二章 “以礼为治”和“以德化民”——汉儒的两种政治学说
**节 荀子后学的政治学说
一、“以礼义治之”——贾谊的政治学说
二、申公及其弟子的政治主张
第二节 “以德善化民”——董仲舒的政治学说
一、“《春秋》为汉制法”
二、《春秋》之义与权变
三、拨乱反正的步骤与策略
四、礼乐教化的阶段性与针对性
五、仁义法
第三节 董仲舒的王道、天道理论及汉儒的两种德教说
一、汉道与王道
二、王道与天道
三、两种“德教”
第三章 “霸王道杂之”——《公羊》学对西汉中期政治的影响
**节 汉武尊儒始末
一、从“长者”到“儒生”
二、申公师徒的改制及其失败
三、《公羊》家的兴起
第二节 《公羊》学对武帝内外政策的影响
一、从“升平”到“太平”
二、“不外夷狄”与“出师征伐”
三、“《春秋》决狱”与“变更制度”
四、“必世而后仁”与封禅告成
五、“致殊俗”与“通西域”
第三节 昭宣之治及其历史意义
一、武帝晚年的政策和对身后的安排
二、霍光、宣帝之治——武帝事业的继续
三、循吏及其意义
四、“瑞应”与“苛政”
第四章 “纯任德教,用周政”——西汉后期和王莽时期的改制运动
**节 从“盐铁议”到“石渠论”
一、《公羊》家与“盐铁议”
二、“《梁》大盛”及其背景
三、“《梁》大盛”的政治意义
第二节 西汉后期的改制运动
一、元帝改制及其幕后的政治斗争
二、外戚专权与王莽崛起
三、古文学的兴起和刘歆的《左氏》义理
第三节 王莽改制与篡汉
一、“致太平”
二、制礼作乐与代汉称帝
三、制作失败及其原因
第五章 汉室复兴的政治文化意义——谶纬和《公羊》学对东汉政治的影响
**节 汉室复兴的历程及其政治文化环境
一、新莽时期的西汉宗室
二、绿林军中的舂陵宗室
三、刘秀的崛起
四、刘秀集团的形成
五、东汉的建立与天命之争
第二节 谶纬之学的形成及其对《公羊》学的发展
一、释张衡“禁绝图谶”疏
二、谶纬篇目结构的形成和意义
三、“赤帝九世”考
四、“三教”与“五德”
第三节 谶纬和《公羊》学对东汉内外政策的影响
一、两汉之际谶纬和《公羊》学的命运沉浮
二、汉德复兴与迁都洛阳
三、偃干戈,废盐铁,未太平
四、法律的进一步儒家化和循吏政治的发展
五、“教以义方”和以“义”正身
第六章 豪族社会对东汉政治和政治文化的影响
**节豪族与吏治——东汉政治的顽疾
一、两汉之际的豪族势力
二、豪族的特征和结构
三、刘秀抑制豪族的政治措施
四、吏治苛刻问题
第二节 皇权与外戚——东汉豪族政治的*高表现形式
一、刘秀与郭阴二后
二、明帝即位前后的几桩大狱
三、章帝收拾局面的措施
四、和帝以降的外戚政治
五、从“四姓”及“小侯”之制看东汉外戚政治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世家大族的崛起和儒家经学的发展
一、刘秀与世家大族
二、世家大族的崛起及其本质特征
三、今文章句之学的演变和衰颓
四、古文学的崛起与今古文学的整合
五、郑玄之学的政治意义
结语
作者简介
陈苏镇,1955年生,江苏省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著有《两汉魏晋南北朝史探幽》《从未央宫到洛阳宫》等。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3.1¥69.0 -
第二性Ⅰ//2021新定价
¥33.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