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00171617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200171617 ; 978-7-200-17161-7
本书特色
宁先生晚年精心之作多为古典小说,其思路、行文不逊往昔。其著作多以心灵史观点为核心,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展示其回归心灵之理念。所论小说部分自《莺莺传》始,经明代“四大奇书”,下至《儒林外史》《红楼梦》诸作,无不运其庖丁解牛之刀,鞭辟入里地揭示各书作者多为心灵雕刻之巨匠,而小说文本皆为作者心灵之投影。——来新夏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宁宗一先生长期教授中国古典小说课程和中国文学史课程,根据授课经验,从中国古典小说中选取了若干经典作品:自唐传奇《莺莺传》《碾玉观音》始,至《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诸作,每部小说撰写了精彩的赏析文章,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十五讲》。本书篇幅精干,讲解深入浅出,具有入门启发性,其写作具有两个特点:1、通过分析小说的各色人物,触及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即在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态。2、宏观视野和精巧结构相结合:从小说史的角度来解读、评价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历史纵深感,但具体叙述中仍然重视小说里的细节。中国古代社会的世故人情、风俗习惯都与现在不同,在含蓄温和的叙述下其实都隐含了深刻的意义。如果只看故事情节,许多古典小说虽然精彩,但是文字背后的意义大多被忽略了。本书把古典小说里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结合中国古代的文化、风俗进行了精彩的解读,揭示了小说所反映出的更深刻的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和心理。
目录
绪论:为什么经典名著值得反复品读
心灵的辩证法——我读《莺莺传》
考据,不应该遮蔽审美视线——读陈寅恪的《读〈莺莺传〉》
镂心刻骨的痴情——读《碾玉观音》随想
政治史的战争风俗画卷——浅论《三国演义》
《水浒传》的民族审美风格
智慧的较量
——读《西游记》
笑笑生对中国小说美学的贡献——评《金瓶梅词话》
重读《金瓶梅》断想
艺术与道德并存——读《聊斋志异· 西湖主》随想
动人魂魄——读《聊斋志异· 促织》随想
一位古代小说家的文化反思——吴敬梓对中国小说美学的拓展
喜剧性和悲剧性的融合——《儒林外史》的实践
寂寞的吴敬梓——鲁迅“伟大也要有人懂”心解
心灵的绝唱——《红楼梦》论痕
面对大师的心灵史——走向世界的《红楼梦》
综论:明清时期小说观念更新的宏观考察
编后絮语
作者简介
宁宗一,1931年生于北京市,满族。195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1986年参与组建东方艺术系,1997年由东方艺术系退休。曾任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系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社会兼职有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创会会长、天津红楼梦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中国儒林外史学会名誉会长等。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史、小说戏曲美学,并努力建构心灵美学,对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小说美学的研究有深厚造诣,是中国文学史上位从美学角度研究《金瓶梅》的学者。专著有《中国古典小说戏曲探艺录》《心灵文本》《心灵投影》《倾听民间心灵回声》《点燃心灵之灯》《名著重读》《走进困惑》《教书人手记》《说不尽的〈金瓶梅〉》《金瓶梅可以这样读》《〈金瓶梅〉十二讲》《宁宗一小说戏剧研究自选集》《走进心灵深处的〈红楼梦〉》等。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到山中去
¥9.1¥30.0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