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竺可桢全集(第1卷)

- ISBN:9787542879165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637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42879165 ; 978-7-5428-7916-5
本书特色
★竺可桢
20世纪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心怀仁爱,吐纳四海风云,肩担民族道义
笔诠求是,穷格天地万物,尽显理性光辉
★本卷收录1916—1928年的竺可桢文稿71篇。
从哈佛到南京,从中国科学社到东南大学。
◎**篇气象学论文——《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
◎**篇人文地理学论文——《地理与文化之关系》
◎留学时代的科普作品——《卫生与习尚》《论早婚及姻属嫁娶之害》
◎学术小品——《钱塘江怒潮》《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早年倾诉的地学理想——《我国地学家之责任》
◎中国现代地理学教育的奠基性教材——《地理学通论》
◎中国现代气象学教育的奠基性教材——《气象学》
◎鲜为人知的人口地理学著作——《论江浙两省人口之密度》
◎科学史经典——《北宋沈括对于地学之贡献与纪述》
◎与胡适、郭秉文、蒋维乔的通信
内容简介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本书为第1卷,收录竺可桢1916—1928年的文章、讲演词、工作报告、会议提案、书信等68篇,另有专著3种。这些文稿比较集中地发表在《科学》《东方杂志》《史地学报》等刊物上。
1910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批留美“庚款生”,1913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气象学。1918年以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在留美期间,竺可桢成为中国科学社的首批社员,并开始参与《科学》杂志的编辑工作,撰写过大量通俗科学文章。在中国科学社后来每年一次的年会上,也多有演讲和论文发表。
回国后的竺可桢,先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恰逢该校转制。自1921年起,他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个地学系,在这里为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地理学通论》和《气象学》两种讲义,成为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教育的奠基性教材。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本书为第1卷,收录竺可桢1916—1928年的文章、讲演词、工作报告、会议提案、书信等68篇,另有专著3种。这些文稿比较集中地发表在《科学》《东方杂志》《史地学报》等刊物上。
1910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批留美“庚款生”,1913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气象学。1918年以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在留美期间,竺可桢成为中国科学社的首批社员,并开始参与《科学》杂志的编辑工作,撰写过大量通俗科学文章。在中国科学社后来每年一次的年会上,也多有演讲和论文发表。
回国后的竺可桢,先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恰逢该校转制。自1921年起,他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个地学系,在这里为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地理学通论》和《气象学》两种讲义,成为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教育的奠基性教材。
1925年1月,东南大学发生“易长风潮”,竺可桢于本年夏离校,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史地部部长,潜心著述,接连发表了《论江浙两省人口之密度》《北宋沈括对于地学之贡献与纪述》《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等重要文章。1926年到南开大学任地理学教授,于此就地取材,成文《直隶地理的环境和水灾》。同年作为中国科学社的代表入组中国代表团,赴日本东京参加了第三届泛太平洋学术会议。
1927年夏,竺可桢回到南京,就任第四中山大学(易名于东南大学,后又改称中央大学)地学系主任。同年秋,在中国科学社第十二次年会上被选为理事长。
自1927年11月起,竺可桢参与中央研究院筹备工作,1928年2月成立气象研究所,任所长。而真正反映他履新赴任的文字则始于1929年。
目录
路甬祥序……………………………………………………………………………… 5
张劲夫序……………………………………………………………………………… 7
叶笃正序 …………………………………………………………………………… 11
施雅风序 …………………………………………………………………………… 15
孙鸿烈序 …………………………………………………………………………… 19
前言 ………………………………………………………………………………… 21
编例 ………………………………………………………………………………… 27
第1 卷说明 ………………………………………………………………………… 29
1916 年
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1
朝鲜古代之测雨器……………………………………………………………… 9
地理与文化之关系 ……………………………………………………………11
五岳 ………………………………………………………………………………… 23
钱塘江怒潮 …………………………………………………………………………24
古谚今日观 …………………………………………………………………………27
1917 年
微苏维火山之历史 …………………………………………………………… 30
孛赖施奈豆《中国植物学》短评 ………………………………………36
中外茶业略史 …………………………………………………………………39
四川自流井盐矿 ………………………………………………………………42
卫生与习尚 …………………………………………………………………………45
中国人之体格 ………………………………………………………………………47
论早婚及姻属嫁娶之害 ……………………………………………………… 50
中国人之体格再论 ………………………………………………………………… 52
食素与食荤之利害论 ………………………………………………………………54
…
1927 年
泛太平洋学术会议之过去与将来…………………………………………… 561
取消学术上的不平等………………………………………………………………569
日本气象学发达之概况………………………………………………………… 572
直隶地理的环境和水灾………………………………………………………… 580
1928 年
中央大学地学系之前途…………………………………………………………588
南京之气候………………………………………………………………………… 591
相关资料
《竺可桢全集》作为竺可桢先生珍贵的精神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宝库中独特的科学文化遗产,将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其鉴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竺可桢全集》的编纂和出版,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后,我们还要用竺老倡导的‘求是’精神,充分地挖掘和利用《竺可桢全集》这个宝藏,通过学术界、出版界和媒体更多更有效的合作,更加全面体现《竺可桢全集》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路甬祥 由中国科学院和其他方面大力协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编辑出版《竺可桢全集》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从这部历史文献中,不仅可以看到竺可桢同志是怎样治学,怎样做人,也可以看到我国近代科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这对于当前社会和年轻人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前人教育后人,后人超过前人。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愿《竺可桢全集》的出版,能给后人以更多的启示。——张劲夫 《竺可桢全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科学资料,特别是竺先生1936—1974年近900万字的日记,更是在科技界不多见的。不仅可以成为研究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史的宝贵史料,而且为后人了解竺可桢的科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了解竺可桢倡导的“求是”精神,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都可提供具体的资料。这对于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具有积极意义。——叶笃正 以竺可桢的论文和日记为主体编辑而成的《竺可桢全集》,其文字数量之多,涉及内容之广,在自然科学家中是不多见的。我们可以从中进一步发掘竺可桢的学术遗产,研究他的奋斗、创新、前进的人生轨迹,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科教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了解过去,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发展。我深信《竺可桢全集》的出版,对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必将会愈久弥深。——施雅风 《竺可桢全集》的编纂工作自2001年3月正式启动,十余年的认真和细致打磨,充分保证了《全集》的编纂质量,是值得读者期待的一道科学文化大餐。——孙鸿烈 鲁迅先生评价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就是说庄子一书的文学艺术性以及他的思想深刻程度,先秦诸子百家里面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他。我们也可以效仿鲁迅所讲,竺可桢先生的日记是一片汪洋大海,气象万千,里面精彩的资料令人目不暇接,沒有一部民国日记能够超越它,只有从头至尾看过一遍,你才能真正的感悟到这是一部在民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前绝后的大师日记。——张荣明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
-
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13.2¥32.0 -
高中生必备古诗文
¥5.8¥15.9 -
前端HTML+CSS修炼之道 视频同步+直播
¥41.9¥89.0 -
李林考研数学系列精讲精练880题(数学一解析分册)
¥27.5¥69.8 -
2023MBA MPA MEM MPAcc管理类专硕上岸系列辅导教材逻辑分册
¥21.1¥31.0 -
简约TRIZ-面向工程师的发明问题解决原理-原书第2版
¥19.1¥39.0 -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8.2¥49.5 -
嗨皮带你去踢球之入门级-视频图文书
¥13.7¥39.8 -
魔法凹槽控笔训练动物植物
¥15.9¥24.8 -
民法公证人和中立律师——现代社会预防性司法比较研究
¥32.3¥46.0
-
造就适者——DNA和进化的有力证据
¥17.5¥55.0 -
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
¥11.0¥28.0 -
声音简史
¥19.7¥52.0 -
袁隆平口述自传
¥18.3¥51.0 -
数学的魅力;初等数学概念演绎
¥9.4¥22.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2.4¥38.0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16.0¥50.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9.4¥28.0 -
科学之死:20世纪科学哲学思想简史
¥19.0¥50.0 -
递归求解
¥9.4¥28.0 -
成语与地理科学
¥10.6¥30.0 -
几何原本
¥36.6¥93.6 -
通俗天文学(九品)
¥21.6¥48.0 -
怎样解题
¥17.8¥29.0 -
传播.以思想的速度-爱因斯坦与引力波
¥10.3¥29.0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5.0¥16.0 -
巧工创物〈考工记〉白话图解
¥9.4¥22.8 -
万物原理
¥41.8¥68.0 -
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新版)
¥25.5¥68.0 -
舟山群岛植物图志
¥16.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