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庭燧传

包邮葛庭燧传

¥69.5 (7.9折) ?
1星价 ¥69.5
2星价¥69.5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29292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292
  • 出版时间:2010-02-01
  • 条形码:9787030292926 ; 978-7-03-029292-6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葛庭燧院士的学术生涯和追求科学救国的坎坷人生,以翔实的历史考证和大量**手资料为基础,记述了他从求学京师大、清华大学,参与抗日战争地雷战,到参与曼哈顿计划与MIT光谱实验室、辐射实验室,在新中国从事科研事业的经历,再现了他在金属内耗领域的巨大贡献,以及一个充满个人志向和爱国情怀的优秀青年所走过的人生轨迹,包括他振兴民族的凌云壮志,历经磨炼的爱情,所遭受的时代的精神苦难,为科学献身的始终不渝的精神。 葛庭燧教授的名字与现在材料中的内耗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的实验才华和物理洞察力使得这一领域被人们所真正了解,他是一位*具盛名的材料学家。 ——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教授M.Ashby 他几乎完全开创了这个研究课题,他在世界范围被公认是金属内耗研究领域的大师。 ——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教授A.Cottrell 他的扭摆,作为战后*天才的发明时时触动着我,葛庭燧教授理应加入那些曾经做过金属讲座的伟大的冶金学家和物理学家行列之中。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R.W.Cahn 我认为,葛庭燧教授是中国老—辈中*好的冶金学家。 ——法国巴黎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教授J.Friedel 葛庭燧教授为开创和发展材料滞弹性这一新的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长期献身科研一线的精神举世无上。 ——日本京都大学材料与工程系教授M.Koiwa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葛庭燧院士的学术生涯和追求科学救国的坎坷人生,以翔实的历史考证和大量**手资料为基础,记述了他从求学京师大、清华大学,参与抗日战争地雷战,到参与曼哈顿计划与MIT光谱实验室、辐射实验室,在新中国从事科研事业的经历,再现了他在金属内耗领域的巨大贡献,以及一个充满个人志向和爱国情怀的优秀青年所走过的人生轨迹,包括他振兴民族的凌云壮志,历经磨炼的爱情,所遭受的时代的精神苦难,为科学献身的始终不渝的精神。

目录

目录总序(路甬祥)/i序(师昌绪)/III在坎坷的报国之路上——写在前面的话/VII上篇 漫漫博学路**章 火种的名字与兵戈之梦/3一、蓬莱仙境里天资聪颖的孩子/3二、一头敢于顶撞鬼神的“老牛”/5第二章 清华园里的科学梦/8一、“四大元老”与“四大名旦”/8二、被青春和意志战胜的“白色瘟疫”/10三、“一二?九”运动中的热血青年/12四、叶企孙成为人生导师/14第三章 何怡贞的成长轨迹/16一、五世翰林之家/16二、从振华女校到美国蒙脱霍育克/18三、国难当头归故里/20第四章 风雨中相识相知/23一、北平邂逅一生情缘/23二、四封珍贵的情书/25第五章 冀中抗日神秘使命/31一、地雷战中的爱国学子/31二、烽火中的英烈/34三、门本忠就义与叶企孙的悲惨结局/35第六章 西南联大往事如烟/38一、悲壮的“大学长征”/38二、中国大学的火种/39第七章 黄浦江畔喜结连理/42一、师生恋与姐弟恋的果实/42二、新婚夫妇的美国梦/46第八章 漫漫留学之路/49一、容闳与破冰之旅/49二、中国*早的官派留学生——留美幼童/50三、虎头蛇尾的海归路/51第九章 一项军事发明的原始记录/53一、校园里的博士与战士/53二、尘封六十年的工作日记/56第十章 大洋彼岸的科学青春/67一、比翼双飞的新郎新娘/67二、从学者变为“家庭妇女”/70三、鲜为人知的红十字通信/72第十一章 从伯克利到MIT/77一、走进MIT的两个伟大实验室/77二、神秘的辐射实验室/78三、“雷达丛书”对于葛庭燧T作的介绍/80第十二章 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83一、一本揭秘第二次世界大战幕后功臣的旧书/83二、“五年”六十年之后的故事/85三、“屋顶上的精英”/86第十三章 战时科研的人才链条/88一、神秘机构背后的神秘人物/88二、被遗忘在剑桥陈迹中的中国学子/90第十四章 葛庭燧与杨振宁的友情/94一、李治华:奇诡的“红楼”旧梦/94二、杨振宁与葛庭燧的往日深情/97第十五章 一个年轻内耗大师的诞生/100一、一次偶然改变一生/100二、解读金属内耗/102三、“葛氏扭摆”与“葛氏峰”/103第十六章 远方祖国的呼唤/106一、“美中科协”的学生领袖/106二、钱学森归国的幕后故事/107三、挈妇将雏漫漫归国路/110四、7岁中国女孩的信/112下篇以祖国的名义第十七章 阳光如此美丽/117一、豪情万丈的日子/117二、在新中国,在北京/119三、与毛泽东的多次交往/120第十八章 无情的自我否定/124一、沈阳之行/124二、关于“崇美思想”的白我批判/125第十九章 新中国**次科学寒流/131一、科学家中的*高“军衔”/131二、在那个萧瑟的夏秋/132三、张劲夫挺身保护葛庭燧/134四、一顶隐形的政治“帽子”/135第二十章 开创新中国金属内耗研究/137一、短暂的黄金岁月/137二、在弟子的记忆里/138第二十一章 角色中的困惑/142一、做科普报告的大师/142二、当科学家变成技术员/143三、三下鞍钢与大炼钢铁/146第二十二章 颠沛流离的科研生涯/150一、透过乌云的阳光/150二、再度燃烧的激情/152第二十三章 那段不堪回*的往事/156一、从“红色科学家”到阶下冈/156二、令人遗憾的“结论”/158第二十四章 漩涡中的命运扁舟/161一、违心放弃内耗专业/161二、思想痛苦与专业痛苦/162第二十五章 科学春天真的来了/165一、一个诗人的拥抱/165二、关于科学的反思/166第二十六章 一个人工小岛上的科学梦/169一、董铺岛的历史命运/169二、董铺岛变成“科学岛”/172三、联合开放实验室的“双子星”/173四、生命之树长青的“葛氏扭摆”/174第二十七章 一个学者的本色/176一、与钱学森老友深情/176二、留学潮中的逆流派/179第二十八章 站在金属内耗的巅峰/181一、被写进物理学词典的中国人/181二、听“扭摆之父”讲内耗/182三、王中光先生的追忆/184第二十九章 科学的历史身影/187一、半个多世纪在金属内耗领域的贡献/187二、往事怆然/188第三十章 日常生活中的风范/192一、贯穿一生的俭朴习惯/192二、“不乱花一个马克”/194第三十一章 科学大师的家风/197一、父母是子女的**个榜样/197二、严父慈母/198第三十二章 至情至性的人生/201一、山东人的耿直脾气/201二、良好习惯是一生的财富/203三、友情与个性/205四、那片天空两朵相似的云/206第三十三章 “一个真正的科学家”/209一、甄纳奖与*高礼遇/209二、材料科学的荣誉之巅/211三、王晓伟的回忆/216第三十四章 生命中*后一道霞光/220一、黯然神伤的牵手/220二、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221第三十五章 人生*后一次远行/226一、在离别的日子里/226二、他的脚步已经远去/228尾声 关于生命价值的终极真理/231参考文献/234附录一 葛庭燧年表/236附录二 葛庭燧主要论文/240附录三 Science Publications of Tingsui Ge/241后记之一 戈之奋进荷之圣洁/256后记之二 遥望另一个海上/25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深,1959年5月出生于辽宁沈阳,资深媒体人、导演、历史文化学者、作家;1977年中学毕业,到辽宁省康平县两家子公社聂家大队潘家岗子青年点插队;1982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供职深圳报业集团。主要作品有《逃出生天——美军“飞虎队”克尔中尉香港历险记》《香港大沦陷》《戈与荷》《谁说深圳是小渔村》《葛庭燧传》《师昌绪传》《绝美之地》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