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8844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513088442 ; 978-7-5130-8844-2
本书特色
一本对改革开放早期文学创作的反思之作,可以从中看出作家们如何用作品表达自己的主张。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身体叙事为研究对象,分析1978—1985年的文学作品怎样讲述“有关身体的故事”、怎样表征(或再现)身体的形象。作者指出,“身体叙事”是文学参与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身体是人们重建“身份认同”的*终根据,处于社会重大转型期的人们需要重新定位自我,他们会通过文学中的各种意象生产建构关于身体的话语,以呼应人们对社会转型中个体身份问题的探寻。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身体叙事,可以得知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作家们如何为新时期的个体创造“新身份”,在创造社会意义的过程中,对文学形式的新追求也被激发,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新时期文学的美学倾向。
目录
目录
导 言 新时期为何需要身体叙事?
**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文化研究”作为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章 感觉的主题
**节 感觉世界中的政治能量
第二节 “新时期”与口号化的感觉革命
第三节 知识分子话语与“深度感觉”模式
第二章 食的主题
**节 “食物与饥饿”成为文学主题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饥饿、食物与国家改革话语
第三节 食欲、人性与知识分子的意义生产
第三章 性的主题
**节 性叙事在改革开放早期复苏及其原因
第二节 “人性论模式”下的性叙事
第三节 “新感性模式”下的性叙事
第四章 “身体-主体”的主题
**节 社会转型与身体意识变迁
第二节 国家主流话语形塑的“身体-主体”
第三节 被知识分子话语形塑的“身体-主体”
第五章 结论:身体叙事的双重价值
**节 身体叙事的社会价值
第二节 身体叙事的文学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附 录 本书涉及的小说目录整理表
后 记
导 言 新时期为何需要身体叙事?
**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文化研究”作为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章 感觉的主题
**节 感觉世界中的政治能量
第二节 “新时期”与口号化的感觉革命
第三节 知识分子话语与“深度感觉”模式
第二章 食的主题
**节 “食物与饥饿”成为文学主题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饥饿、食物与国家改革话语
第三节 食欲、人性与知识分子的意义生产
第三章 性的主题
**节 性叙事在改革开放早期复苏及其原因
第二节 “人性论模式”下的性叙事
第三节 “新感性模式”下的性叙事
第四章 “身体-主体”的主题
**节 社会转型与身体意识变迁
第二节 国家主流话语形塑的“身体-主体”
第三节 被知识分子话语形塑的“身体-主体”
第五章 结论:身体叙事的双重价值
**节 身体叙事的社会价值
第二节 身体叙事的文学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附 录 本书涉及的小说目录整理表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孟隋,河北大学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领域 :文艺美学、大众文化、网络文艺。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文化研究》《文化与诗学》等刊物发表论文 20 余篇;主持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获省教育厅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8.6¥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当你老了
¥16.3¥30.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5.9¥58.0 -
我在史铁生
¥2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