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之后:来自逐渐退潮的20世纪的消息

媒介之后:来自逐渐退潮的20世纪的消息

1星价 ¥43.6 (6.7折)
2星价¥43.6 定价¥65.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50938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5
  • 出版时间:2023-10-01
  • 条形码:9787576509380 ; 978-7-5765-0938-0

本书特色

《媒介之后:来自逐渐退潮的世纪的消息》是媒介理论家、媒介考学家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的典著作之一,其挑战了关于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的常规观点,邀请读者传统的媒介概念,将其视为艺术、科学和技术之间关联性的丰富的变体形式。在本书中,齐林斯基在这一艺术、科技、哲学之间复杂互动的框架下,重新回顾和阐述了世纪的媒介史,他将其置于广阔的文化史和技术史的语境当中,展现出“媒介史”可能具有的广容性和交叉性,也真实还原了哲学与艺术理论底层丰富的物质性语境和历史语境。这本书是一部富有启发性的作品,适合媒介理论和当代艺术领域的研究者、相关领域的学生和对数字时代媒体的转变潜力感兴趣的读者。

内容简介

《媒介之后:来自逐渐退潮的20世纪的消息》是媒介理论家、媒介考古学家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挑战了关于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的常规观点,邀请读者超越传统的媒介概念,将其视为艺术、科学和技术之间关联性的丰富的变体形式。在本书中,齐林斯基在这一艺术、科技、哲学之间复杂互动的框架下,重新回顾和阐述了20世纪的媒介史,他将其置于广阔的文化史和技术史的语境当中,展现出“媒介史”可能具有的广泛包容性和交叉性,也真实还原了哲学与艺术理论底层丰富的物质性语境和历史语境。这本书是一部富有启发性的作品,适合媒介理论和当代艺术领域的研究者、相关领域的学生和对数字时代媒体的转变潜力感兴趣的读者。

前言

  自20世纪末以来,有个问题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它很容易表述但颇难回答,那就是:一种什么样的实践研究、艺术试验,及其对技术装置和设备的反思与利用可以不只是为媒体提供服务?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落入下面这两个陷阱:一是仅仅复兴欧洲现代性这个强大主题,二是再一次宣传人类大脑和肉体的主权?
  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写道,未来和起源是同一的。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者更确切地说,在提炼和缩小我的提问后,答案变得很明晰了,我应该回到思考媒介的早期根源及其演变的问题上来,并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这个领域的话语建构,以及我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卷入的那些能量、热情以及好奇的对象。在50多年前,当我们在柏林工业大学的“技术时代的语言”研究所中,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转向机器和媒介设备过程,研究录音和回放设备的内部结构,探索用编辑台创造一种感官蒙太奇的可能,并创作我们自己的影片、录像、广播节目和印刷物时,究竟是什么东西让我们这些年轻的知识分子感兴趣并且兴奋不已?
  是去理解和揭示那些可以被计算的东西。一方面指科学语法和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又包含相对不受拘束的直觉和想象力,它是创制(poiesis),即对做和设计之综合(Entwurfe)的再激活,从而同时扩展对诠释学的经典理解。前者是严格符合语法规则和数字化的组织系统,后者是想象力的无政府主义复合体,这二者有可能一起工作吗?还是存在不可解决的对抗性?又或者它们是否应更好地被理解为不同知识体系中诸领域(包括科学)之间复杂互动中的一种重要关系?
  我们强烈好奇的原因、动机和主题比比皆是。1933至1945年,德国纳粹已经将语言和媒介表现形式组织为严格的控制结构,这是我们需要去理解的。许多人出于他们的自由意志支持了那个杀人系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抱有极大热情。为了理解这场争取人心的战争是如何进行的,我至少看了七八十遍“反犹电影”,比如法伊特·哈尔兰(Veit Harlan)的《裘德·苏斯》(Jud Suss,1940)。它是放在研究所斯汀贝克剪辑台上的一份来自美国的昂贵的16毫米盗版电影拷贝,也是在沉重的卷轴录像机中播放的0.5英寸的录像带。我们想知道,纳粹噩梦般的工厂在戏剧演出、场景、对话结构、摄影技巧、配乐使用、演出服装和妆造等细节方面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目录

丛序

中文版前言

导言[论争] 媒介已过剩

1 对媒介策略性普遍化的批判,它们的起源与目标:一次恣意的全面调查

2 赞美艺术的非系统性:为一种实验文化而作

3 思考媒介的显性和隐性话语以及视角的暗示:关于事物的语文学

4 存有于线上,存在于线下

媒介精神病态[宣言]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作为媒介考古学及相关领域的重要领军学者,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是瑞士欧洲研究院米歇尔·福柯讲席教授(媒体考古学和技术文化专题)、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荣休教授(媒体考古与变体学研究)、布达佩斯艺术大学荣誉博士和教授、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博物馆(ZKM)兼职策展人。
  
  李麟学,同济大学长聘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
  
  王鑫,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传播系主任,长聘教授。
  
  丁凡,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学术发展部副主任,助理教授。
  
  张艳,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助理教授。
  
  张昱辰,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李凌燕,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