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3277490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23-10-01
- 条形码:9787303277490 ; 978-7-303-27749-0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对儿童宽容体验进行描述,呈现其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探究其发生机制,分析不同类型宽容体验的级序,进而思考儿童宽容体验蕴含的教育学启示。 本书绪论部分从儿童与成人体验的差异入手,阐明关注儿童宽容体验的意义,并就如何从现象学教育学视角探究儿童宽容体验进行方法论说明。**章“儿童宽容的原初形态”描摹、分析儿童存在论意义上的宽容体验,进而探究宽容原初形态的一般模式、特征。第二章“儿童不宽容的流露”呈现儿童自我意识觉醒时,开始对破坏其身体图式完整性的行为进行拒绝,由此表现出不宽容,进而分析儿童早期不宽容的普遍性和积极意义。第三章“原谅、容忍和宽容”针对儿童对宽容理解存在的偏差,通过词源分析和日常情境分析厘清原谅、容忍和宽容的异同,并就如何引导儿童准确理解宽容概念提出建议。第四章“情不自禁的宽容”描述由爱和同情这两种原初的价值意识所引发的儿童的宽容体验,进而探究这种宽容体验的发生机制及教育导向。第五章“瞻前顾后的宽容”描述儿童基于个人利益权衡的宽容体验,分析这种宽容体验的发生机制,理性思考其对儿童价值成长的意义。第六章“信念使然的宽容”描述由自由和平等这两项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的价值信念引发的儿童的宽容体验,进而探究这种宽容体验的发生机制和教育建议。宽容的原初形态是存在论意义上的宽容,“情不自禁的宽容”“瞻前顾后的宽容”和“信念使然的宽容”属于伦理学意义上的宽容。第七章“儿童宽容体验的教育学意蕴”从整体上分析虽然儿童这些不同形式的宽容体验没有呈现出某种与年龄直接相关的发展秩序,但在“自我”和“他者”关系维度上存在高低秩序和奠基顺序。进而论述教育者需依据儿童宽容体验的发生机制和秩序反思宽容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方式真正有效促进儿童宽容品质的养成。
目录
作者简介
孙瑞玉,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价值教育,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教育研究》《教育学报》《教育研究与实验》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文言浅说
¥9.8¥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