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群体的情感传播与治理研究

互联网群体的情感传播与治理研究

¥38.3 (4.5折) ?
1星价 ¥76.5
2星价¥76.5 定价¥8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474133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2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519474133 ; 978-7-5194-7413-3

内容简介

从传播主体来看,互联网信息传播已经不再是以专业化信息生产和传播机构为主的面向同质化受众的“点对面”式单向的大众传播,人们以兴趣、爱好、观点和态度等维度在互联网上结伴而居,形成“无组织的组织力量”的群体传播。互联网群体传播的形成有着媒介技术、心理需求和社会文化等多重原因,与其他传播类型相较而言呈现出较强的“情绪化”传播特征和“分化”的社会影响。

目录

**章绪论
**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互联网时代的群体建构和群体传播
**节媒介与传播组织类型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互联网媒介时代的群体——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第三节从大众传播到群体传播
第四节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回归 第三章媒介环境学视域下互联网群体传播成因
**节互联网媒介技术主导下的群体关系转向
第二节认同的社会心理需要
第三节社会文化的群体区隔影响 第四章互联网群体的情感认同
**节互联网情感研究及情感转向
第二节互联网群体的情感认同及其机制 第五章互联网群体情感认同中的社会关系和中国语境
**节原有社会群体关系在互联网中的延伸与演变
第二节互联网媒介与中国传统社会群体关系的调适 第六章互联网群体的情感传播及其表现
**节“弱事实、强情绪”的互联网传播
第二节群体传播与情感传播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第三节群体传播视角下的网络段子及其传播机制
第四节案例:网络短视频中的情感传播逻辑、认同与路径 第七章互联网群体情感传播的生成机制
**节情感是人类信息传播的手段和诉求
第二节情感传播的互联网技术机制
第三节案例:网络ASMR视听中的亲密情感建构 第八章互联网情感传播的影响
**节群体分化与群体极化
第二节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的无奈
第三节互联网传播中的情感消费
第四节案例:“进城者”媒介乡土建构中的情感与消费 第九章情感传播的舆论治理及主流舆论引导力建设
**节网络舆论治理的理论范式转向
第二节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建设
第三节案例:互联网时代中国纪录片创作的国家认同与
情感表达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广军,1986年,男,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网络媒介、网络视听、网络群体、情感传播等。
近五年主要关注互联网群体传播和情感传播,具有良好的学术积累。以**作者或者独立作者身份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1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篇;主持互联网情感传播相关课题5项(其中省部级5项,重点课题2项目)。王俊义,男,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书记、副院长。内蒙古新闻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名师巡讲团成员。研究方向为传播与文化研究。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媒体传播铸牢国家认同——基于内蒙古地区的实证研究》,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