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214962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69页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12149625 ; 978-7-5121-4962-5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含了多种多样的互联网艺术形式,用来创造互联网艺术的工具和设备,同时还讨论了更广范围的文化含义和这些作品的历史重要性。本书涵盖了互联网出现之前的邮件艺术、网络艺术以及后互联网时代的艺术作品,模糊了设计和艺术界限的艺术家所设计的软件和项目、产品开发、社会活动及其传播。本书还展现了艺术家如何利用在线的科技,结合传统的艺术历史,创作艺术的新形式,并进入超出传统艺术范畴的领域。
目录
**章互联网作为审美的媒介/1
**节互联网作为审美媒介的特征/2
一、信息、传播与审美媒介的区别/2
二、审美媒介、媒介怀疑论与“后媒体”/3
三、物质媒介与审美媒介的区别/5
四、互联网与其他媒介的比较/6
五、作为审美媒介的互联网/9
六、作为媒介的互联网如何制造模因/10
七、反对媒体怀疑论和“后媒体”论题/12
第二节网络艺术中的作者身份/12
一、以互联网为审美媒介的艺术作品中的作者身份/13
二、作者身份、集体作者身份、多个作者身份和共同作者身份/14
三、电影、观念艺术和漫画中的协作/18
四、艺术作品Google Maps Hacks中的作者身份/21
五、交织的艺术主体性/23
第二章网络艺术与万维网/27
**节 网络艺术的自指性/31
第二节 互联网与新媒体理论/36
第三节“超媒体性”作为万维网视觉组织的主要策略/40
第四节超媒体结构与网络艺术的主要特征/42
一、数据和代码作为超媒体环境的基本基础/44
二、网络艺术中数据可视化的发展趋势/47
三、测试源代码的图形潜能:Jodi案例研究/50
四、通过“反浏览器”质疑超媒体结构的规则/52
第五节 媒体混合,通讨网络艺术研究网络的多媒体特征/56
一、多媒体与网络艺术/56
二、艺术团体“0100101110101101.org”的《媒体混合体》/61
三、马克·纳皮尔的作品主题/63
……
第三章网络艺术的历史/68
第四章网络艺术、技术和关系美学/97
第五章后互联网艺术/118
参考文献/16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甘华,1993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美国仁斯利尔理工学院艺术系电子艺术专业,获美术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新媒体专业方向,主要讲授新媒体艺术概论,影像艺术和交互设计等课程。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