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法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法律)

私法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法律)

1星价 ¥35.8 (7.3折)
2星价¥35.8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5727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6
  • 出版时间:2023-11-01
  • 条形码:9787010257273 ; 978-7-01-025727-3

内容简介

私法文化是民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私法文化研究需要巨大的学术勇气。《私法文化研究》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由浅入深地阐述了私法文化的核心概念、私法文化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私法文化发展历史、私法文化的现代性、私法文化的价值追求、现代私法文化的兴起及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私法文化的中华基因。我国《民法典》所释放出的社会主义私法文化深邃而广博,不仅通过原则、规范、制度承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古韵”,而且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创新成就了中华优秀法治文化的“古韵新声”。对于我国《民法典》雄厚的文化底蕴的探索也许才刚刚开始,《私法文化研究》必将对建构中国自主的民法学知识体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未来的社会主义私法文化研究成果将如雨后春笋,可期可盼。

目录

序言 导论 **章 私法文化与和谐社会秩序  **节 私法文化的阐释  一、文化  二、法律文化  三、私法文化  第二节 和谐社会:私法文化的社会根基  一、社会主义社会私法文化的多元根基  二、私法文化:多元根基的层级关联  第三节 私法文化:多元和谐社会秩序的精神动力  一、私法文化对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精神先导作用  二、私法文化对和谐社会秩序的维系具有支撑作用  三、现代社会和谐的*高境界 第二章 西方私法文化的历史嬗变与法治秩序的生成  **节 古希腊的私法文化萌生与和谐的城邦市民社会  一、自然法及其市民私法文化的萌生  二、城邦市民社会之和谐要素  第二节 古罗马的私法文化繁荣与和谐的罗马帝国市民社会  一、主体文化:自由人理论  二、规则文化:人法理论  第三节 近代私法文化的勃兴、市民社会国家结构及其私法特点  一、权利文化:多元均衡  二、理论与文化主体:自然法理论与自由人  三、私法文化的启示:法治秩序的优化  四、市民社会的国家结构及私法特点  第四节 现代私法文化的崛起、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结构及其私法特点  一、权利文化:权利、义务及责任  二、理论与文化主体:私法文化的主体理论与私权主体  三、私法文化的启示:政治国家与社会主义社会“公共性””  四、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结构及其私法特点 第三章 中国私法文化的现代性展示  **节 中国现代私法文化的孕育  第二节 中国现代私法文化建设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现代私法文化的未来走向  第四节 现代性发展与私法文化价值生成  第五节 现代社会和谐秩序的重建与现代私法文化的培育  一、关照现代性、反思现代性和全球化进程,确立正确的私法文化培育导向  二、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私法文化培育,推进中国法治进程 第四章 现代中国的和谐社会诉求  **节 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一、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二、私法文化的发展规律  三、现代中国私法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文化  一、古代中国的和谐私法文化之基因  二、近现代西方和谐私法文化之撷取  三、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私法文化之特点  四、我国现代和谐私法文化的多维度界定 第五章 私法文化的价值诉求:和谐社会秩序的内在支撑  **节 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下的私法文化价值诉求  一、国家与社会的二元离合  二、国家与社会主流文化价值差异  三、和谐社会的现代境界:政治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四、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下的私法文化价值追求  第二节 现代私法文化中的人本精神定位  一、人性论之论域  二、人性预设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人本精神回归  四、复杂社会人:人本精神的全面展现  五、复杂社会人:现代私法文化中的人性观  第三节 私法文化中形式理性转向实质理性的历史必然性  一、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  二、法治文明初期形式正义优于实质正义的历史必要性  三、法治文明进程中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并重期的短暂过渡  四、现代和谐社会形式正义转向实质正义的现实必然性  第四节 现代私法文化中契约自由精神变革的多元和谐底蕴  一、绝对契约自由精神在私法文化中的确立  二、契约自由精神的相对化变革  三、相对契约自由:多元自由权和谐制约  第五节 现代私法文化中弱势主体私权利保障的日益强化  一、和谐社会:多元、自由、功利、竞争社会  二、弱势群体及其权利救济的必要性  三、弱势群体私权保障走向 第六章 和谐社会秩序是私法文化的社会基础  **节 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和谐平衡:法律权威与私法文化精神之基  第二节 多元权利主体之间的和谐共生:国家权力的同步分解力量  第三节 多种民间组织的自主化发展:新兴的自由和权利主体的雏形  第四节 多元价值追求和价值评判规则的和谐共存:国家权力的合法性之源 第七章 中国现代私法文化的兴起  **节 中国现代私法文化的时代性  一、社会单元的主体化  二、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私域化”  三、日常生活的自治化  第二节 中国私法文化建设的困境与特定取向  一、中国私法文化建设的困境  二、中国私法文化建设的特定取向  第三节 加强现代私法文化培育,夯实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根基  一、巩固和谐社会的人性根基,形成和谐的生活方式  二、培育和谐社会的文化基因 第八章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现代社会私法文化的指导思想  **节 习近平法治思想之法治文化观重要性和历史发展  一、法治文化的重要性  二、法治文化观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法治文化观的要义  第三节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文化建设的精神导向  一、文化党性原则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主义人民性和党性  二、私法文化的目标导向:服务服从于“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三、私法文化人性导向: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  四、私法文化中的价值导向:公平正义  第四节 私法公法化及私法文化关注点“公私互渗”趋势  一、私权及私法文化社会化  二、社会治理体制的私法化  三、社会治理格局的社会化  四、社会治理主体公私多元化  五、社会组织、公民的自治权及社治权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私法文化终级价值观:人的“类”价值 第九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私法文化的“中华基因”  **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现代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古韵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韵新声”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私法文化的精神指引  一、指引私法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功能  二、指引私法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治”功能  三、指引私法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功能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8和社会私法文化的立法展示  一、《民法典》原则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民法典》制度设计中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震,第十二届、第十三届 代表,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 普法办《民法典》宣讲团成员,享受 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黑龙江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商法、法哲学研究和教学。先后著有《民法学》《法价值哲学导论》《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继承法新论》等二十多部专著,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家》《法治与社会发展》等学术刊物上发表100余篇论文,承担 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三十多项。 陈文,黑龙江省宾县人,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诉讼法学、生态法学、法理学等研究和教学。先后著有《21世纪生态保护立法趋向研究》《俄罗斯自然资源法制新探》等学术专著4部,在《法治论坛》《北方法学》《南京社会科学》《光明日报》〈Finance Research Letters〉(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并完成 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等9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