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07765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23-07-01
  • 条形码:9787560776538 ; 978-7-5607-7653-8

内容简介

该书内容系路先生研究生授课讲义。并汇有历年所发之论文。其书由微观训诂入手,就当代高校古汉语教学及经史子集注解、古籍整理中存在之症结,列例条贯,匡谬正讹,一字一词,信而有征,一扫空泛议论之习,实为传统朴学作风之再现。作者爬疏训诂学与相关学科之关系,用力甚勤,从理论上进一步廓清了训诂学之界划与定位,可见作者学识之广博,以及对乾嘉学派治学精神的继承,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被誉为“标志着旧学的终结和新学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书乃作者几十年治训诂学之精髓所在。

目录

目录 引言 **章 绪论 **节 训诂与训诂学 第二节 训诂学与词汇学、语义学 第三节 训诂学的功用 一、训诂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 二、训诂学与古代汉语教学 三、训诂学与古书注解工作 四、训诂学与辞书编纂工作 第二章 训诂学与诸相关学科的关系 **节 训诂学与传统文字学 第二节 训诂学与古音学 第三节 训诂学与校勘学 第四节 训诂学与语法学 第五节 训诂学与修辞学 第六节 训诂学与古典文献学 第三章 训诂的条例与方式 **节 训诂的条例 一、形训 二、声训 三、义训 第二节 训诂的方式 一、互训 二、推因 三、义界 第四章 训诂的方法 **节 求证据 第二节 求本字 第三节 通文法 第四节 因声求义 第五节 训诂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训诂学的术语 一、也 二、者……也 三、曰、为、谓之、之为、是为、是谓 四、谓 五、言、以言、此言、言此者 六、称、之称、名 七、貌、之貌、然 八、犹 九、读如、读若、读曰、读为 十、之言、之为言 十一、所以 十二、同 十三、声 十四、辞、词、语词、语助 十五、互文 十六、浑言、析言 十七、或作、本作、一作 第六章 训诂学的根柢书 **节 《尔雅》 一、全书训释方式有以下三类 二、《释诂》《释言》《释训》三篇之简例 三、《释亲》以下九篇简例 四、《释草》以下七篇简例 第二节 《广雅》 第三节 《说文解字》 第四节 《玉篇》 第五节 《方言》 第六节 《释名》 第七节 《广韵》 第八节 《集韵》 第七章 训诂学的发展概况 **节 先秦时期的训诂 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训诂学 第三节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训诂学 第四节 宋元明时期的训诂学 第五节 清朝及近代的训诂学 第六节 训诂学的现状与前景 整理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路广正,1939 年生。1978-1981年师从殷孟伦先生攻读汉语史研究生,后留校任教。曾任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山东省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会员、华东修辞学会会员。主要著作有《训诂学通论》《孔融集校注》《文言文解析》《诸子精语译释》《孔子文化大典》《古代记叙文选译》《古代议论文选译》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