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天河流域岩画

通天河流域岩画

1星价 ¥257.4 (7.8折)
2星价¥257.4 定价¥33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10723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83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01072385 ; 978-7-5010-7238-5

内容简介

本报告刊布的是2012~2014年期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联合开展岩画调查的主要收获和初步研究成果。报告分为六章,分别介绍了青南高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岩画田野调查工作的概要情况,记录了治多、曲麻莱、玉树、称多四县市的19处岩画遗存,发表了调查者对这批岩画遗存的初步分析与认识。 19处岩画遗存皆位于长江河源段(即通天河)及其南、北两侧支流的河谷地带,地处北纬33°44'~34°89'、东经94°77'~96°70'之间,海拔高程3615~4479米。田野调查共发现1250个单体图像,分布在19处地点的142个岩石面上,其中可辨识确认的图像约1000个,包括动物图像742个,人物、神灵、建筑物、图形符号、车辆、工具、器物等类图像约200个。岩画内容主要表现了古代畜牧、狩猎及神灵崇拜等主题。 调查者的初步分析和研究认为:通天河流域岩画展现了公元前一千纪以来该地区的早期畜牧/游牧文化的诸多特征,早期岩画大致距今3000~1300年,晚期岩画大致距今1300~500年。在近2.8万平方千米的岩画分布区内,通天河流域岩画显示出由西向东、从北及南扩散的趋势,即以通天河为纵轴,上游及其北侧支流的岩画在整体上可能早于下游及其南侧支流的岩画遗存。 调查者还认为:岩画中牦牛和公鹿图像占动物图像的绝大多数(合占80%,其中牦牛占58%,公鹿占22%),其他动物图像如羊、马等数量较少,这与中亚岩画和中国北方岩画所表现的动物结构(羊、马占有较大比重)明显不同,体现了青南高原岩画在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两个方面的独特之点,以及与整个青藏高原古代文明之间密切的关联性。通天河流域岩画与藏北羌塘高原岩画、藏西阿里高原岩画构成了一条东西走向的“高原岩画走廊”,是青藏高原早期游牧部落主要活动的“北方台地”。 通天河流域岩画尤其是早期岩画的发现与研究,将为青藏高原新石器时代之后、吐蕃政权建立之前这个重要时段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图像化史料。

目录

总序:续写青藏高原考古的新篇章 内容简介 前言 **章 概况 一、青南高原地理 (一)自然地理 (二)人文地理 二、岩画调查工作概况 (一)既往工作简况 (二)2012~2014年调查概况 (三)岩画调查方法 三、岩画遗存概况 (一)遗存环境 (二)分布与数量 (三)制作方法 (四)遗存类型 第二章 治多县岩画 一、登额曲岩画群概况 二、毕色岩画 三、普卡贡玛岩画 四、冷培塔岩画 五、角考岩画 六、尕琼岩画 七、章其达岩画 八、岗龙俄玛岩画 第三章 曲麻莱县岩画 一、昂拉岩画 二、治龙岩画 三、章囊岩画 四、樟玛岩画 五、巴干岩画 六、章木岩画 七、叶西伦巴岩画 第四章 玉树市岩画 一、夏英章那岩画 二、麦松岩画 第五章 称多县岩画 一、木秀岩画 二、卡龙岩画 三、赛康岩画 第六章 通天河流域岩画的初步研究 一、通天河流域岩画的地域性 (一)岩画的地理特征 (二)岩画的区系特征 二、通天河流域岩画的内容分析 (一)岩画的图像分类 (二)岩画的画面主题 (三)岩画的岩面特点 (四)岩画的图像风格 三、通天河流域岩画的时代分析 (一)岩画的制作工具分析 (二)岩画表现的产业技术 (三)岩画的早期宗教特征 (四)岩画时代的相对早晚 四、通天河流域岩画的文化意义 附录 附录一 通天河流域岩画遗存地点统计表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英文提要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