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晚清民国戏曲现代化研究:以武汉地区为考察中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星价
¥55.6
(6.3折)
2星价¥55.6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97496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1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503974960 ; 978-7-5039-7496-0
本书特色
本书以武汉地区这一“次中心城市”“中部地区”的近现代戏曲的发展为样本,以研究戏曲现代化的理论命题。通过全书八章对于空间选择、戏曲官方管理制度、戏曲行业组织、戏班体制、演员形象、“次梨园行”、戏曲文学、戏曲表演等各因素的现代化的论述,读者可以清晰窥见晚清近代以来的戏曲现代化的脉络,它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息息相关。
内容简介
本书取武汉地区这一晚清民国时期的重镇的戏曲活动为考察中心,以城市戏曲的现代化为关照重心,将戏曲视为一种系统化的社会活动,从社会环境、官方管理、行业组织、戏班、观众、本体等不同层面来展开戏曲现代化的研究。文中大量选用民国时期武汉报纸上稀见、散见资料为论据,力图为晚清民国时期的武汉戏曲“立传”,且为晚清民国戏曲研究的资料运用提供一次具体实践。
目录
绪论 1
**章 现代都市:戏曲现代化的空间选择 11
**节 现代都市与戏曲现代化的物质空间 11
第二节 现代都市与戏曲现代化的舆论空间 23
第三节 现代都市与戏曲现代化的政策空间 37
第四节 现代都市与戏曲现代化的文化空间 45
本章小结及反思 52 第二章 审查制:戏曲官方管理的现代化 55
**节 禁堵式管理与审查制的先声 55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戏曲审查制实施原因及机构 64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戏曲审查制的内容 75
第四节 戏曲审查制的影响及评价 99
本章小结及反思 112 第三章 维权与公益:戏曲行业组织的现代化 115
**节 晚清民国间武汉的戏曲行业组织 115
第二节 戏曲行业组织现代化的历程 121
第三节 维权与公益:行业组织现代化的走向 126
本章小结及反思 132 第四章 名角中心制:戏班的现代化 134
**节 名角中心制:戏班从晚清到民国的变革 134
第二节 名角中心制与戏班的现代化 142
本章小结及反思 152 第五章 教育者与宣传者:演员形象的现代化 153
**节 全面抗战前戏曲改良与演员形象的现代化 153
第二节 狎优之风与演员形象现代化的艰难 172
第三节 宣传抗战与演员形象的现代化 195
本章小结及反思 206 第六章 “次梨园行”崛起:戏曲观众的现代化 209
**节 票行崛起与戏曲观众的现代化 210
第二节 捧角儿的流行与戏曲观众的现代化 226
本章小结及反思 239 第七章 启蒙:戏曲文学的现代化 241
**节 晚清民国间武汉戏曲剧目发展概况 241
第二节 1900—1927年武汉的启蒙剧 253
第三节 1928—1936年武汉的启蒙剧 260
第四节 1937—1949年武汉的启蒙剧 266
本章小结及反思 273 第八章 精细化与西化:戏曲表演的现代化 276
**节 精细化与戏曲表演的现代化 276
第二节 西化与戏曲表演的现代化 287
本章小结及反思 298 结论 300 参考文献 303 后记 311
**节 现代都市与戏曲现代化的物质空间 11
第二节 现代都市与戏曲现代化的舆论空间 23
第三节 现代都市与戏曲现代化的政策空间 37
第四节 现代都市与戏曲现代化的文化空间 45
本章小结及反思 52 第二章 审查制:戏曲官方管理的现代化 55
**节 禁堵式管理与审查制的先声 55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戏曲审查制实施原因及机构 64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戏曲审查制的内容 75
第四节 戏曲审查制的影响及评价 99
本章小结及反思 112 第三章 维权与公益:戏曲行业组织的现代化 115
**节 晚清民国间武汉的戏曲行业组织 115
第二节 戏曲行业组织现代化的历程 121
第三节 维权与公益:行业组织现代化的走向 126
本章小结及反思 132 第四章 名角中心制:戏班的现代化 134
**节 名角中心制:戏班从晚清到民国的变革 134
第二节 名角中心制与戏班的现代化 142
本章小结及反思 152 第五章 教育者与宣传者:演员形象的现代化 153
**节 全面抗战前戏曲改良与演员形象的现代化 153
第二节 狎优之风与演员形象现代化的艰难 172
第三节 宣传抗战与演员形象的现代化 195
本章小结及反思 206 第六章 “次梨园行”崛起:戏曲观众的现代化 209
**节 票行崛起与戏曲观众的现代化 210
第二节 捧角儿的流行与戏曲观众的现代化 226
本章小结及反思 239 第七章 启蒙:戏曲文学的现代化 241
**节 晚清民国间武汉戏曲剧目发展概况 241
第二节 1900—1927年武汉的启蒙剧 253
第三节 1928—1936年武汉的启蒙剧 260
第四节 1937—1949年武汉的启蒙剧 266
本章小结及反思 273 第八章 精细化与西化:戏曲表演的现代化 276
**节 精细化与戏曲表演的现代化 276
第二节 西化与戏曲表演的现代化 287
本章小结及反思 298 结论 300 参考文献 303 后记 311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胡非玄,河南偃师人,武汉大学博士,现为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主要从事近现代戏剧史论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晚清民国戏曲现代化研究”和教*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晚清民国城市戏曲消费研究”,在《戏曲艺术》《文化遗产》《戏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随园食单
¥9.1¥30.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到山中去
¥10.5¥30.0 -
流星雨(八品)
¥12.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