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手机使用与现代体验:基于六营村中学生的田野研究

包邮乡村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手机使用与现代体验:基于六营村中学生的田野研究

1星价 ¥56.4 (6.4折)
2星价¥56.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6309214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3-10-01
  • 条形码:9787556309214 ; 978-7-5563-0921-4

内容简介

手机在乡村青少年群体的普及与广泛使用,深刻地改变着他们的日常生活模式和交往方式,拥有了与城市无差的多样化信息服务和现代消费体验,成为他们对现代城市文化追寻的重要渠道。本书以六营村作为田野观察点,考察现代媒介技术对中国乡村的深刻影响。手机以其现代性的表征深刻地建构着乡村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手机时空切换让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乡土与城市、地方与全球的现代性矛盾与冲突中游离,面临文化归属与认同的困惑。乡村青少年在网络媒介实践中热情拥抱现代多元文化的同时,也在努力从乡村文化逻辑中寻求能带来更多安全感的乡村认同。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回归生活世界“日常生活”理论与空间转向 第四节 传播学中的民族志研究脉络及本文应用 第二章 六营村媒介生活变迁 **节 六营村概况 第二节 六营传播形态变迁:从传统仪式传播到现代媒介技术传播 第三节 多元的媒介传播实践:“聚议”、电视与手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乡村语境中的手机实践:乡村·手机·青少年 **节 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手机和青少年 第二节 手机与乡土语境的时间与空间 第三节 手机:乡村语境中多媒体融合与补足 第四节 村落中的现代消费 第五节 手机使用的性别、年龄差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手机与留守家庭:连线中的家园 **节 手机亲子连线:无奈的亲情 第二节 手机与乡村代际关系 第三节 家庭空间的“区隔”:私人空间和精神出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手机与乡村学校:监控与僭越 **节 时空中的乡村中学:“高考梦工厂” 第二节 校园“禁令”中的手机 第三节 新型师生关系:权威的弱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手机与同伴:“线上”的同伴交往 **节 乡村青少年同伴关系变迁 第二节 手机与友情:线下友谊的维系与延伸 第三节 手机与情感陪伴:友情与早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手机与乡村青少年的文化认同:网络语境中的乡村边界 **节 乡村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我属于哪里” 第二节 青少年与乡村文化:断裂与城市取向 第三节 遗忘与向往:城市与乡村的文化选择与身份界定 第四节 手机网络中的自我建构:网络语境下的乡村边界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思考 **节 研究发现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适用性、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 第三节 现实思考:乡土文化的主体性回归与传承 附录 附录一 乡村青少年媒介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及调研报告 附录二 主要访谈人物基本情况及访谈提纲 附录三 田野日记选——赶集 附录四 调研对象命题作文节选 附录五 田野调研图片选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万新娜,传播学博士,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近十年来致力于媒介技术与少年儿童发展、新媒体文化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近十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