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场域建构与情感体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获得感的生成逻辑

场域建构与情感体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获得感的生成逻辑

1星价 ¥47.6 (6.9折)
2星价¥47.6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330020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8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313300201 ; 978-7-313-30020-1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网络特定场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互动关系,阐释网络场域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互动过程中内在情感体验需求,探究了网络特殊场域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情感体验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体验场景建构的实践逻辑,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的生成逻辑。本书围绕“网络场域”、“情感体验”、“场景创设”、“获得感”等关键词,揭示了网络特殊场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感体验场景的构建机制,提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获得感的生成逻辑以及实践模式。

目录

第1章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1 研究背景 1.1.1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工具导向 1.1.2 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回归需求 1.1.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情感需求凸显 1.1.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场域 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获得感研究价值 1.2.1 主体获得感研究的目标取向 1.2.2 主体获得感研究的价值 1.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获得感的理论意蕴 1.3.1 核心概念阐释 1.3.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阐释 1.3.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情感体验的理论阐释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场域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场景 2.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2.1.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形式变化 2.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形式变化 2.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形式变化 2.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变化 2.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价值嵌合 2.2.1 思想政治教育场景的价值嵌合表现 2.2.2 “场域”价值契合的理论逻辑 2.2.3 “场域”价值契合的实践逻辑 2.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契合 2.3.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必要性 2.3.2 内容创新契合的理论逻辑 2.3.3 内容创新契合的实践逻辑 2.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耦合 2.4.1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特点 2.4.2 教育方式变革耦合的理论逻辑 2.4.3 方式变革耦合的实践逻辑 第3章 情感体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必然环节 3.1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要素 3.1.1 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优化 3.1.2 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融入 3.1.3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体验 3.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条件 3.2.1 需求导向设计 3.2.2 场景设计供给 3.2.3 教育与技术互嵌 3.2.4 教育方式创新 3.2.5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3.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机制 3.3.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构 3.3.2 价值内化机制 3.3.3 需求驱动机制 3.3.4 情感激发机制 3.3.5 沉浸体验机制 第4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获得感的实证调研 4.1 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实证调查 4.1.1 调研分析 4.1.2 调研结论 4.1.3 基于实证调研的总结与思考 4.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制约因素 4.2.1 教育过程中主体关系异化 4.2.2 单向传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4.2.3 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 4.2.4 缺乏情感关照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4.2.5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认知误区 第5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获得感生成的理论逻辑 5.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5.1.1 主体性形成与强化 5.1.2 主体性的培养和释放 5.1.3 主体性的彰显和表达 5.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融入 5.2.1 情感教育的哲学反思 5.2.2 情感激发的心理阐释 5.3 场景、情感体验与主体获得感的内在关联 5.3.1 场景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获得感提供前提和保障 5.3.2 获得感源自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情感体验 5.3.3 网络空间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5.3.4 以情感体验和场景创设增强主体获得感 第6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获得感增强的实践逻辑 6.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变革 6.1.1 为何变革 6.1.2 变革什么 6.1.3 怎样变革 6.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构 6.2.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强化的必要性 6.2.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建构依据 6.2.3 网络参与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正向建构 6.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体验的实践场景 6.3.1 情感体验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需要 6.3.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离不开情感渗透 6.3.3 情感体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客观要求 6.3.4 营造多重情感体验环境 6.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优化 6.4.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相互交融 6.4.2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观评价融合 6.4.3 教育渠道多元整合 6.4.4 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第7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获得感增强的有效路径 7.1 整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 7.1.1 创新教学场域,突出价值引领 7.1.2 多方主体参与,构建教育场景组合 7.1.3 丰富教育手段建构教育场景 7.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情感元素 7.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认同的内在功能 7.2.2 注重情感导入以及营造情感生发场景 7.3 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方式 7.3.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改革创新 7.3.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改革创新困境 7.3.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创新实践 7.4 创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场景 7.4.1 网络场景特征 7.4.2 促进网络场景设计能力提升 7.4.3 增强主体情感感受能力 7.4.4 场景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7.5 改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 7.5.1 “外部标准”向“内部标准”转变 7.5.2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同本位评价 7.5.3 “客观绩效评价”向“主观效果评价”转变 7.5.4 以过程评价为重点的场景学习反馈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程玉莲,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女,48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先后主持 、上海市哲社教育学、上海市教委德育专项等各类课题6项,作为重要参与人参加 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社等项目5项,先后在《党政论坛》等刊物上发表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