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舆论观与国家治理创新(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大舆论观与国家治理创新(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1星价 ¥55.3 (7.0折)
2星价¥55.3 定价¥7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1826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300318264 ; 978-7-300-31826-4

本书特色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以集纳众智、会通经典、观照前沿为宗旨,汇聚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智识成果,力图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中国新闻传播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的思想创新与理论突破。 《大舆论观与国家治理创新》聚焦新时代舆论学研究体系建构和国家舆论生态治理创新,对当前网络舆论生态治理与舆论引导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意义。 在前互联网时代,传统主流媒介是构造人们心中的“社会图景”、形成社会焦点、设置社会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至关重要的传播力量。在社交媒介崛起、人人都是传播者渐渐成为现实的情况下,人们对事实的认知与对价值的认同便自然而然地从人际关系的认同以及情感、情绪的共振中去寻找新的“抓手”和“定盘星”。 李彪老师长期以来关注舆论学研究,这本书是他近年来集中思考的体现。他将舆论的单一信息范式扩展为信息、情感、关系、行为四位一体的复杂范式,即大舆论观范式。大舆论观范式试图摆脱传统的“舆论是信息传播”的一元论,将舆论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宏大叙事中来考量,对目前依然以简单的信息供给侧改革为主的舆论治理具有范式转换的里程碑意义。基于此,本书的创新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喻国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内容简介

《大舆论观与国家治理创新》聚焦新时代舆论学研究体系建构和国家舆论生态治理创新,对当前网络舆论生态治理与舆论引导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意义。

全书的写作采用信息生态环境概述、大舆论观范式建构和国家治理创新这一递进式逻辑,分为大舆论观信息生态、大舆论观范式建构和国家治理创新这三篇。绪论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舆论观的演进脉络与创新发展,为整个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点。大舆论观信息生态篇阐述了当前信息传播格局发生的变化。大舆论观范式建构篇从信息—情感—关系—行为维度完成了大舆论观的范式建构,提出了四大范式:信息传播范式、情感传导范式、关系网范式、集群行为范式。国家治理创新篇提出了互联网平台治理与引导是国家治理创新的抓手,并从思维创新、顶层设计、创新原则与机制、微观话语修辞等多个环节提出了国家舆论生态治理、舆论引导的范式创新。

目录

前言 绪论 马克思主义舆论观及其中国化、当代化 节 中国舆论观的演进脉络与创新发展 节 舆论学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第三节 加快舆论学的内容体系建构 篇 大舆论观信息生态 章 社交网络时代传播格局的变化 节 社交网络时代传播的新特点和新变化 节 社交网络时代的信息生产、分发和消费:社会大分工、解构“” 篇 大舆论观范式建构 章 信息传播范式下的社会舆论传播机制 节 社会舆情演变的过程及关键节点 节 社交网络时代社会舆情的内容特质及传播机制 第三节 社会舆情传播的特点与新变化 第四节 社会舆情生态的结构转型与调适 第三章 情感传导范式下的网络舆论议题动员 节 议题修辞动员文献综述 节 社交网络与情感动员 第三节 舆论表达中的负面情绪启动与动员 第四节 社交网络时代社交媒体台议题动员机制 第五节 网络议题的微观修辞策略与表征 第四章 关系网范式下的舆论话语空间生产 节 社群传播成为社交网络时代舆情传播的基本单位 节 虚拟社群内部的传播机制 第三节 虚拟社群群际的传播机制 第四节 危机语境下趣缘社群话语空间重构与维系 第五章 集群行为范式下的虚拟社会认同与极化 节 基于社会集群行为的虚拟社会认同建构 节 虚拟社会认同的形成机理:社交茧房 第三节 虚拟社会认同的建构机制及特点 第四节 虚拟社会认同的引导与管理策略 第三篇 国家治理创新 第六章 作为国家治理创新抓手的台治理与引导 节 互联网台与民众、权力之争的历史脉络 节 当代西方台资本主义视域下互联网台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互联网台扩张垄断的深层动因 第四节 互联网台垄断的深远影响 第五节 互联网台的公共治理路径与策略 第七章 从“后”到“后共识”“后治理”“后秩序”:国家治理范式转向 节 思维层面:网络社会治理体系的思想创新 节 顶层设计:舆情回应须告别倒逼模式 第三节 基本原则:社交网络时代舆情应对的三十六计与上中下三策 第四节 机制保障:社交网络时代舆情应对的和机制建设 第五节 微观修辞:官方危机应对文本的传播修辞与话语生产 后记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彪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首批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等等。目前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系列蓝皮书主编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舆论学、新媒体传播。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