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新书)《新青年》阅读与社会影响研究

新书)《新青年》阅读与社会影响研究

1星价 ¥31.5 (8.3折)
2星价¥31.5 定价¥3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34811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507348118 ; 978-7-5073-4811-8

内容简介

本书从阅读史的角度,以《新青年》作为个案,探讨读者与《新青年》相遇的方式、阅读《新青年》的心路历程、进而被《新青年》塑造的历史,即《新青年》阅读史。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研究意义与学术回顾 二、研究内容、重点解决的问题及重难点 三、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上篇 **章 早期《新青年》的传播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节 《新青年》与“读者群像”的建构 一、《新青年》建构“读者群像”的要素 二、《新青年》建构“读者群像”的策略 第二节 《新青年》读者群像之一:普通青年的困惑与追求 第三节 《新青年》读者群像之二:有志青年的文学革命、反孔与世界语 一、文学革命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二、反孔的理念与实践 三、国语变革与世界语的争论 第四节 《新青年》读者群像之三:知识青年与《新青年》的聚离 一、毕云程与《新青年》的互动 二、张厚载与《新青年》的互动 小结 第二章 同人时期《新青年》的阅读与“新青年”的聚合 **节 新青年社同人与《新青年》阅读史的发生 一、钱玄同的《新青年》阅读史 二、鲁迅的《新青年》阅读史 三、刘半农的《新青年》阅读史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与读者的阅读回响 一、《新青年》的区域传播 二、青年学子的阅读回响 三、文人政客的阅读效应 第三节 《新青年》“双簧信”事件与读者因应 第四节 《家》《倪焕之》中的《新青年》阅读现象与现实情境的呈现 一、《新青年》在四川地区的传播——以巴金《家》为中心的考察 二、《新青年》在乡村地区的传播——以叶圣陶《倪焕之》为例 小结 第三章 党刊时期《新青年》的阅读与“革命青年”的形成 **节 新青年派人士的观点传播 一、陈独秀、李大钊及其受众 二、鲁迅及其受众 第二节 《新青年》阅读与青年意识的觉醒 一、青年意识的觉醒 二、《新青年》在全国各地的传播与阅读 第三节 “革命青年”的形成 一、“革命青年”与《新青年》的阅读 二、“革命青年”的志业转变 小结 下篇 第四章 “新青年”的制造与“新知识人”的形成 **节 制造“新青年”之一——周作人与新文化运动 一、周作人早期的报刊阅读实践与日常生活的展演 二、北京大学时期的报刊阅读实践与日常生活方式的深化 三、周作人如何借助社交网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第二节 制造“新青年”之二——应修人与新文化运动 一、1917年的报刊阅读与应修人的读报心态 二、1919年的报刊阅读与心态的转变 三、1922年、1923年的报刊阅读与心态的转变 小结 第五章 《新青年》的在地化阅读与地方新文化运动的拓展 **节 《新青年》的在地化阅读之一:湖南 一、早期《新青年》的阅读与湖南“新青年”的形塑 二、五四时期《新青年》的阅读与湖南“五四青年”的演进 三、党刊时期《新青年》的阅读与湖南“革命青年”的形成 第二节 《新青年》的在地化阅读之二:四川 一、华阳书报流通处与新文化运动在四川地区的推广 二、“五四”之前的新文化运动在地化——以吴虞为例 三、“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动在地化——以巴金为例 第三节 《新青年》的在地化阅读之三:浙江 一、全国书报代售处和贩卖部与浙江一师的新文化运动 二、学生的例子——杨贤江与陈范予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许高勇,1987年11月生,湖北应城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新闻学博士,湘潭大学哲学博士后。主要从事阅读史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新青年》的阅读与社会影响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五四时期报刊阅读与社会影响研究”等6项,在《新闻记者》《湘潭大学学报》《新疆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