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建源到施策:新征程中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从建源到施策:新征程中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1星价 ¥46.8 (6.0折)
2星价¥46.8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8492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61页
  • 出版时间:2023-09-01
  • 条形码:9787208184923 ; 978-7-208-18492-3

本书特色

本书分成“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战略升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全社会投入机制研究”“面向未来产业的有组织、有策略的颠覆性创新研究”“间建制性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融合模式与机制研究”“浦东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实现路径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五个新城与科创中心功能布局研究”“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上海国企功能保障作用研究”“技术快速迭代背景下科技伦理风险控制及制度供给策略研究”等八章,并附有“序”和“参考文献”。主要围绕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在前瞻性布局方面、在条件和能力建设方面,在体制机制突破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并提出若干建议。本书稿面对现实,设计未来,带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这对于上海进一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具体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全社会投入机制,五个新城与科创中心功能布局,技术快速迭代背景下科技伦理风险控制及制度供给策略等。

目录


**章 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战略升级
**节 形势和任务
第二节 目标和战略
第三节本书聚焦的三个维度

第二章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全社会投入机制011
**节 上海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现状
第二节 上海(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机制的缺陷
第三节 美国、日本的基础研究发展经验
第四节上海(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完善策略 第三章 面向未来产业的有组织、有策略的颠覆性创新
**节 颠覆式创新及其含义
第二节 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的演变
第三节 日本:从ImPACT计划到Moonshot计划的探索
第四节 英国:UKRI体系外的专项资助计划
第五节 政策建议 第四章.建制性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融合模式及机制
**节 建制性科技力量和社会创新力量的内涵及特点
第二节 建制性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结合的典型模式
第三节 建制性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的融合机制
第四节 社会创新力量的策动机制 第五章 浦东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实现路径与评价指标体系
**节 见贤思齐:全球创新高地的普遍特征
第二节 有的放矢:自主创新新高地的解释性指标与显示性指标
第三节 以往鉴来:浦东自主创新发展的现状与短板
第四节 继往开来:浦东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 五个新城与科创中心功能布局
**节 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第二节 五个新城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
第三节 五个新城在国际科创中心中的功能定位
第四节 与发展思路.政策建议 第七章 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上海国企功能保障作用179
**节 上海国企基本情况分析
第二节 国企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发挥功能保障作用的成效与不足
第三节 进一步发挥国企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功能保障作用的建议 第八章 技术快速迭代背景下科技伦理风险控制及制度供给策略
**节 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解析.
第二节 科技伦理风险的识别和研判
第三节 科技伦理风险的治理困境
第四节 科技伦理治理的制度化路径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强,管理学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导,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工作集中在科技创新治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生态系统等领域。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研究》等课题研究。曾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中国高教学会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美国AOM*佳论文奖等奖项。出版《改革开放40年上海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之变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等专著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