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文化的历史内涵与传承创新

黄河文化的历史内涵与传承创新

1星价 ¥27.4 (5.6折)
2星价¥27.4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03606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79页
  • 出版时间:2023-09-01
  • 条形码:9787567036062 ; 978-7-5670-3606-2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梳理了我国不同时期黄河文化的发展脉络、主要特征与历史意义,着重揭示了先秦时期黄河文化从蒙昧到文明、从神本到人本及文化体系的构建过程,分析了汉唐时期由经学一统到形成多元文化格局、再到唐型文化范式确立的内在理路,阐释了宋元明清时期理学兴起、思想启蒙等文化现象;二是总结了黄河文化在漫长历史时期中所形成的主干思想、基本理念和文化表征系统;三是提出了系统推进黄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法、机制与途径。

目录

绪论
一、黄河形成与文明孕育
二、黄河探源与中华史诗
三、黄河文化与民族精神
**章 先秦时期的黄河文化
**节 从蒙昧到文明
一、中华文明的世界坐标
二、文字、青铜与城邑
三、王统、圣人观与文化原典的形成
第二节 从神本到人本
一、人的自我认识
二、“三不朽”论
三、士人多样化的生命形态
第三节 中国文化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宗法制度
二、王官之学
三、诸子之学
第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黄河文化
**节 经学一统的时代
一、天下统一于道法
二、仁义在国家政治中的重新发现
三、儒学向经学的演进
第二节 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一、民族的冲突与融合
二、儒玄释道的文化格局
第三节 唐型文化范式的确立
一、唐代黄河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二、黄河文化对域外文化的吸收和利用
三、儒释道并举的文化格局
第三章 宋元明清时期的黄河文化
**节 理学的建构
一、理学兴起的原因
二、理学的发展脉络
三、理学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思想的启蒙
一、黄宗羲的启蒙思想
二、顾炎武的启蒙思想
三、王夫之的启蒙思想
第三节 文化的总结
一、科技成就方面
二、文学创作方面
三、图书纂修方面
第四章 黄河文化的表征系统
**节 图腾表征:龙凤麟隹
一、龙崇拜
二、凤祟拜
三、麟崇拜
四、龟崇拜
第二节 图式表征:河图、洛书
一、河图
二、洛书
第三节 哲学表征:阴阳、五行
一、阴阳
二、五行
三、阴阳、五行的合流
第四节 政治表征:圣王、道统
一、圣王
二、道统
第五节 科技表征:四大发明
第六节 建筑表征:长城、故宫
一、长城
二、故宫
第五章 黄河文化的主干思想和基本理念
**节 黄河文化的主干思想
一、敬天保民
二、仁本善原
三、经世致用
四、崇德尚礼
五、忧乐圆融
第二节 黄河文化的基本理念
一、天人合一
二、尚中贵和
三、刚柔相济
四、知行合一
五、兼容并包
第六章 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节 全面梳理黄河文化资源
一、自然资源
二、物质文化
三、非物质文化
第二节 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
一、推进全流域统筹规划,维护生态安全
二、加强黄河文化全面研究,挖掘时代意义
三、创新黄河文化保护路径,实现全民共享
第三节 协调构建黄河文化载体
一、黄河文化载体的典型样式
二、黄河文化载体的发展趋势
三、构建黄河文化载体的路径
第四节 传承创新黄河文化经典
一、保护黄河生态绿色廊道,推动黄河文化与生态融合发展
二、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推动黄河文化多种内涵融合发展
三、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推动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四、搭建黄河文化数字共享平台,推动黄河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