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

1星价 ¥99.4 (7.2折)
2星价¥99.4 定价¥13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2985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4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522729855 ; 978-7-5227-2985-5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过去遗留下的遗产出现了越来越趋同,甚至濒危现象。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由联合国主导,自20世纪中期以降,“保护人类遗产事业”在全球兴起;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各类遗产的内容和形式也在逐渐深入、扩大。本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类遗产”——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遗产进行全新的研究。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遗产与语境、类型与案例,从理论的角度和案例的实证进行阐释和分析。

目录

导言 **部分 遗产与语境 **章 以“民族—国家”的名义 第二章 遗产政治学:表述与被表述 第三章 公共财产与家园遗产 第四章 民俗与遗产 第五章 口述传统:作为叙事方式的遗产 第六章 作为身体实践的人类遗产 第七章 作为物的民族志标识:交换 第八章 “礼”之物与物之“无礼” 第九章 博物馆的人类学研究 第十章 遗产研究的“原真性”与“操作性” 第十一章 城市遗产的范式 第十二章 现代遗产与旅游时代 第十三章 田野调查与遗产研究方法整合 第二部分 类型与案例 第十四章 人与生物圈:文化—自然共处 第十五章 美国:国家公园的起源与变迁 第十六章 法国:遗产的历史形貌 第十七章 澳大利亚:凸显原住民遗产 第十八章 日本:文化财 第十九章 传家宝:中国遗产的原型 第二十章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第二十一章 镇江:运河遗产 第二十二章 哈尼梯田:农业遗业 第二十三章 客家土楼:建筑中的文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彭兆荣,江西泰和人,厦门大学一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原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人类学系主任,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到法国尼斯大学人类学系,法国国家科学院“华南及印支半岛人类学研究中心”学习和研究,法国巴黎大学(十大)客座教授,巴黎大学(索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人类学系高级访问教授。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福建商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探索研究”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学与旅游、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仪式、博物馆等,出版专著30多部(含合著),在国际国内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