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潮:一代年轻人的肖像

包邮新浪潮:一代年轻人的肖像

¥124.3 (7.4折) ?
1星价 ¥124.3
2星价¥124.3 定价¥1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67766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0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559867766 ; 978-7-5598-6776-6

本书特色

珍藏纪念版,超大开本,精装彩印,上百幅导演、明星的超清晰私密照、剧照首次公开出版!内含丰富片单,搭配观影阅读效果更佳! “新浪潮”入门宝典,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全息影像”,图文并茂、言简意赅且毫不枯燥的电影史读物! 一个新浪潮就是一部微缩电影史、文化史,跟“新浪潮”一起经历一个电影时代的潮起潮落。

内容简介

"444位人物, 211条参考文献,120部提到的影片,146幅图片,10万字权威讲述,共同构成了这本独一无二的新浪潮之书。 新浪潮,作为一次划时代的美学革命,把摄影机带离摄影棚,成功捕捉到了一代人的生活状态,更永远地改变了电影艺术。本书通过对大量访谈、回忆、调查报告、报刊书籍等一手资料的精读和缕析,系统梳理了电影目前这一神话般的历史,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新浪潮”的缘起,到引起争论,成为神话,继而落幕的整个发展历程。而在史实之外,新浪潮所具有的精神属性,亦通过作者的文字散发出某种光芒,感召和鼓舞着所有时代“疯狂怀抱雄心且疯狂真诚”的读者。"

目录

推荐序/王方 中文版序 1 前 言 5 芭 铎 11 影 迷 17 碧姬与“青年土耳其人” 21 青春之恶 26 成年人开展调查 32 “新浪潮志” 35 新浪潮有文学性吗 ? 39 银幕上*初泛起的纹波 43 电影与青年 49 神童们的电影节 I - XVI 新浪潮20佳 57 群像速写 63 影坛革命 73 一种关于青春的神话学 83 来自父辈的纠正 88 强弩之末…… 90 直面历史时的惴惴不安 98 死 亡 100 神话永在 107 参考书目 111 译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与本书一起重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新浪潮电影,不是要去哀叹那个激情岁月的逝去,相反,我们会从中获得对电影创造激情再度迸发的信心。新浪潮一代宛如闪亮星群划过影史星河,然后,一定还会有我们。青春,即便是它的迷茫和挫折,也是对的,因为它是生长,是奇迹。 ——应雄(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院映像·现代文化论教授) 在关于新浪潮的书中,只有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电影史上神话般的“新浪潮”,我们在历史和档案的缝隙中,在文字叙述和银幕之外,看到那个时代,看到那些人,看到迷影之爱的神情。 ——李洋(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安托万·德巴克的《新浪潮:一代年轻人的肖像》 展示了新浪潮作为上世纪电影*标志性的创世记,与其大胆挑战传统且勇于创造电影语法的精神息息相关。一甲子后,当新浪潮的恐龙陆续灭绝,他们的思想早已扩延全世界。这回轮到了新世纪的华语电影,它将以反叛之名大声宣告:明天属于我们!未来将是我们的启示录! ——孙松荣(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跨域研究所教授) 坦率、直接、粗暴、叛逆、躁动不安,令人感到困惑的智性,不羁的创造力,疯狂的美学抱负,安托万·德巴克笔下的新浪潮属于永恒青春的神话学。一本以文化史的方式著述的电影断代史,一如既往的脉络化治史方法,与“青年土耳其人”气质合拍的写作风格,绝妙地解读了新浪潮何以青春不老,何以成为神话。那些直接活在电影里的伟大身影在字里行间时时浮现,不可遏止地唤起读者对电影的怀念与爱。 ——安燕(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新浪潮”、迷影文化、青春之恶、影坛革命、电影之死……一段段荡人心魄的历史文字背后,却是冷静严谨又不失个人体悟的学术判断与思想剖析,对于电影本身的历史,安托万·德巴克仿佛隔代遗传了安德烈·巴赞那种充满理性的热爱。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侯麦、里维特……这些改变电影历史的人物,一个个走下神坛,重返青春;唯其如此,他们才伟大得更真实。 ——李奇(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法国巴黎第三大学电影学博士)

作者简介

安托万·德巴克(Antoine de Baecque),法国当代历史学家、批评家,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曾任《电影手册》总编辑、法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博物馆馆长、《解放报》文化版主编。长年深耕法国新浪潮与法国大革命等时期的文化现象,自1988年迄今,以“脉络化的作者策略”为经,以“历史的电影形式”为纬,持续撰写、编纂多部重量级的导演传记、文化史论、风格研究、电影字典与访谈录,现已出版五十余种专著,其电影方面的部分力作包括《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手册〉,一本杂志的历史1 2》、《弗朗索瓦·特吕弗》(与塞尔日·杜比亚纳合著)、《新浪潮:一代年轻人的肖像》、《迷影:创发一种观看的方法,书写一段文化的历史 1944—1968》、《摄影机—历史论》、《戈达尔传》、《电影思想字典》(与菲利普·瑟瓦里耶合编)、《侯麦传》(与诺尔·艾柏合著)、《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传》、《电影死了,电影万岁!摄影机—历史论2》、《夏布洛尔传》等。

安托万·德巴克(Antoine de Baecque),法国当代历史学家、批评家,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曾任《电影手册》总编辑、法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博物馆馆长、《解放报》文化版主编。长年深耕法国新浪潮与法国大革命等时期的文化现象,自1988年迄今,以“脉络化的作者策略”为经,以“历史的电影形式”为纬,持续撰写、编纂多部重量级的导演传记、文化史论、风格研究、电影字典与访谈录,现已出版五十余种专著,其电影方面的部分力作包括《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手册〉,一本杂志的历史1&2》、《弗朗索瓦·特吕弗》(与塞尔日·杜比亚纳合著)、《新浪潮:一代年轻人的肖像》、《迷影:创发一种观看的方法,书写一段文化的历史 1944—1968》、《摄影机—历史论》、《戈达尔传》、《电影思想字典》(与菲利普·瑟瓦里耶合编)、《侯麦传》(与诺尔·艾柏合著)、《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传》、《电影死了,电影万岁!摄影机—历史论2》、《夏布洛尔传》等。 译者:蔡文晟,全职影迷,业余影评。巴黎第三大学电影学硕士,巴黎第十大学电影学博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青年客座教授,现为湖北经济学院新媒体系副教授,重点研究王家卫、荣格与法国迷影暨影评史。译有《迷影:创发一种观看的方法,书写一段文化的历史 1944—1968》(2021年)、《蔡明亮的十三张脸:华语电影研究的当代面孔》(2021年)、《电影导演的电影理论》(2019年)、《吻:唇与身体之密语》(2016年)、《电影编剧:来自法国的锦囊妙计》(2015年)等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