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2837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930
  • 出版时间:2023-11-01
  • 条形码:9787100228374 ; 978-7-100-22837-4

本书特色

以比较法作为方法,对我南域邻国的一次再访问诚如本书前言所说,印度文明是公认的*重要的古代文明之一,其传统法律被穗积陈重列为世界“五大法族”之一。然而,我国对这个重要邻邦(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法律文明却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还陷在“东方主义”的窠臼之中。翻看近代以来论及此主题的出版物,不光数量极少,且偏重实用技术,不少作品又颇有年月,在内容更新上远远落后于对印度其他领域的研究。本书选取“古、今、中”三个视角,读后可令人对整个印度法律文明的过去、现在及其与我们中华的联系有高屋建瓴的认识,可谓是一次填补本领域空白的可贵尝试。

内容简介

本书正文分为3编28章。**编和第二编分别论述传统和现代印度法的理念和制度,第三编论述来自印度的佛教对传统中国法律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编的内容涉及《摩奴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传统印度法的多元特征和独特路径、阿育王时期达摩治国的法文化、《薄伽梵歌》的平等观、传统印度刑法和婚姻家庭法的主要内容,以及传统印度的村社司法组织及其现代影响。第二编内容包括印度殖民地时期的法律变革、印度立宪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变迁、印度的司法能动主义与人权保障、印度刑法和婚姻家庭法的现代化、印度合同法的主要制度、印度药品专利法的特色、印度对传统医药知识的法律保护、全球化背景下印度知识产权法的战略选择、印度公司法制度的演进、印度环境保护法中的司法治理、印度的法学教育以及律师制度。第三编内容涉及中国古代“讼师恶报”的话语模式、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佛教正法观与中国礼法观的冲突、武周皇权合法化的佛教理由,以及佛教与儒家孝亲观念的冲突。

目录

导论 印度、印度法与传统印度法的主要特征 一、 基本概念的理解与界定 二、 法律演进与印度法历史分期 三、 传统印度法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四、 传统印度法的主要特征 **编 传统印度法 **章 法律与宗教——印度教法是传统印度法的核心 一、 达摩的意蕴 二、 达摩的渊源 三、 达摩与王令、习惯法 四、 印度教法占据核心地位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 《摩奴法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与重要影响 一、 《摩奴法论》产生的背景 二、 《摩奴法论》的主要内容 三、 《摩奴法论》的源流及其影响 第三章 传统印度法的多元特征 一、 传统印度法的统一性机制 二、 传统印度法的多元性及其具体表现 三、 传统印度法多元的主要原因 四、 关于传统印度法多元的争论与评价 第四章 传统印度法停滞不变吗? 一、 传统印度法的保守性 二、 梅因关于传统印度法判断的得与失 三、 古代印度社会形态与传统印度法 四、 法律史研究范式的反思 第五章 达摩治国——阿育王与印度佛教法文化 一、 阿育王石刻中的“达摩” 二、 达摩治国的思想来源 三、 达摩治国与现代印度法 第六章 《薄伽梵歌》的平等观 一、 《薄伽梵歌》故事与历史背景 二、 《薄伽梵歌》义理中的平等观 三、 《薄伽梵歌》平等观的现代转化 第七章 刑杖与赎罪——传统印度刑法的双重运作 一、 传统印度刑法的界定、形成与体系 二、 国王之法:关于犯罪与刑罚的体系 三、 赎罪之法:关于罪孽与赎罪的体系 四、 传统印度刑法的双重运作:秩序、权威与种姓 第八章 传统印度婚姻家庭法 一、 传统印度婚姻法 二、 传统印度家庭财产法与继承制度 三、 传统印度嫁妆、童婚与萨蒂制度 四、 传统印度婚姻家庭法的根源 五、 传统印度婚姻家庭法的反思 第九章 传统印度村社司法中的潘查亚特及其现代影响 一、 古代印度的村社及其与国家的关系 二、 家庭、种姓与潘查亚特:村社内部权力的多重结构 三、 潘查亚特与村社司法 四、 从司法潘查亚特到乡村法庭:潘查亚特的现代影响 五、 结语 第二编 近现代印度法 第十章 印度殖民时期的法律变革——以英国法在印度的移植为视角 一、 司法管辖权的设立与统合 二、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移植 三、 立法过程中的法律移植 四、 法律职业群体与法律教育的发展 五、 总结与反思:“传统—现代观”与“多元文化观” 第十一章 建设一个怎样的新印度? ——印度立宪宪法观辨析 一、 甘地与《印度自治》 二、 尼赫鲁与《印度的发现》 三、 安培德卡尔论种姓、平等与宪法 四、 宪法的逻辑解释与宪法观 第十二章 印度宪法的原意、结构与变迁 一、 印度宪法的制定:双重使命与国家制度 二、 印度*高法院的诞生 三、 印度宪法原意:一种结构解释 四、 印度宪法的变迁:土地改革与宪法修正案的合宪性审查 第十三章 司法能动主义与人权保障的印度故事 一、 印度司法制度与人权保障的宪法基础 二、 印度司法组织与司法能动主义的政治基础 三、 印度的司法程序与公益诉讼 四、 印度的司法能动主义与社会经济权利保障 五、 总结与启示 第十四章 印度刑法现代化——以《印度刑法典》为线索 一、 问题提出:印度刑法如何现代化? 二、 刑法典的历史背景 三、 刑法典的起草与实施过程 四、 刑法典的内容、形式与特征 五、 刑法典的修订与印度刑法发展 六、 印度刑法现代化之特点 第十五章 印度合同法的主要原则与基本制度 一、 印度古代法律中的合同法 二、 印度移植英国合同法 三、 《印度合同法》是普通法系的成文法 四、 印度当代合同法主要内容 五、 结语 第十六章 传统印度婚姻家庭法的现代变革 一、 印度婚姻法的现代变革 二、 印度家庭财产法的现代改革 三、 嫁妆的现代变异与法律变革 四、 童婚制度的现代改革 五、 萨蒂制度的现代变革 六、 传统印度婚姻家庭法的现代变革:回顾与反思 第十七章 “我不是药神”——印度药品专利的司法原则及其社会背景 一、 作为世界药房的印度 二、 由梵赋生命观到药品可及性制度安排 三、 受布施传统影响的专利非自愿许可 四、 追求节俭创新与反对专利常青 五、 印度仿制药的“神话”能否延续? 第十八章 印度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以阿育吠陀为样本 一、 传统医药知识保护的演进历程 二、 传统医药知识保护的困境 三、 印度保护阿育吠陀的行动及反思 四、 印度传统医药知识保护对中医药的启示 五、 结语 第十九章 全球化的笼中之鸟——探寻印度知识产权谜题 一、 印度知识产权之谜与诸种解释范式 二、 贸易自由、知识产权与人权:围绕全球网络的博弈 三、 国家自主性、世界社会与民主宪制体制 四、 全球化的总交易模式与印度知识产权的启示 第二十章 印度公司法的历史演进——从殖民地遗产到本土化法律 一、 印度公司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其演进 二、 印度公司治理的现行法律构架 三、 印度公司治理现行若干典型制度评析 第二十一章 印度环境问题的司法治理 一、 印度环境法治的困境 二、 印度环境公益诉讼的产生 三、 环境运动与司法治理的限度 四、 余论 第二十二章 印度的法学教育及其监管 一、 印度法学教育的现状 二、 印度法学教育监管的横向分权立法与纵向政策实验 三、 印度法学教育监管的历史脉络与运行逻辑 四、 印度法学教育的主要特点与未来方向 五、 结语 第二十三章 印度律师的自治转型 一、 印度独立前后律师制度的承继与转型 二、 印度《律师法》确立的行业自治制度及其运行 三、 印度律师行业结构与全球化冲击 第三编 余论:佛教法文化在中国 第二十四章 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影响 一、 佛教的平等观与中国传统忠孝伦理的冲突及其修正 二、 佛教的罪观念及其影响 三、 佛教的处罚观与刑罚观及其影响 四、 佛教的无讼观念及其影响 五、 结语 第二十五章 “讼师恶报”话语模式的力量及其复合功能 一、 讼师与恶报的话语关联:宋元明清不同类型文本中的一种叙事传统 二、 “讼师恶报”故事中的报应类型与话语结构 三、 “讼师恶报”话语模式的复合功能 四、 结语 第二十六章 正法与礼法——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对佛教法文化的移植 一、 一场正法与礼法之争 二、 桓玄对慧远:权臣与高僧的对话 三、 正法与礼法:殊途同归? 四、 再访政教观 第二十七章 菩萨转轮王——武周皇权合法化的佛教理由 一、 学术史梳理与问题所在 二、 《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即以女身当王国土 三、 《显授不退转菩萨记》:五位之中当得二位 四、 连续抑或断裂:《义疏》与《菩萨记》的异同辨析 五、 结语 第二十八章 “僧道拜父母”律研究——关于儒释孝亲论争的制度定型与发展 一、 僧道拜父母入律前 二、 制度定型:僧道拜父母入律 三、 制度发展:“僧道拜父母”律中的服制规定 四、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专业术语梵汉译名对照表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高鸿钧,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副会长。著有《现代法治的出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新编外国法制史》(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全球视野的比较法与法律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等。 鲁楠,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常务理事。著有《全球化视野下的法律与发展》(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参与撰写《新编外国法制史》(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英美法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