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78940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519789404 ; 978-7-5197-8940-4
内容简介
“劳动法的法教义学展开”与“劳动法作为特别私法”两个命题在本书研究中处于一种一体两面的关系:本书以劳动法与私法的关系为起点和外在的命题,阐释劳动法的规范与体系这一*终的,也是内在的命题。读者也可以以“劳动法作为特别私法”为题阅读本书。但对作者来说,劳动法是不是私法并不具有根本性,如何构建劳动法的规范与体系才是劳动法研究的根本所在。
目录
导 论
绪论 问题、方法与思路
**章 历史商谈:问题的背景与起点
一、从身份到契约的发展以及工业化时代的社会问题
二、劳动法**次被放逐:公法、身份法、团体、阶级
三、劳动法第二次被放逐:苏联模式下劳动法和民法的分野
四、市场化与非市场化思路的竞争与融合及中国劳动法的理论困惑
**编 劳动关系的范畴及其教义学展开
第二章 劳动关系作为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研究的外部视角: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分离的缘起与问题
二、法律何以调整社会关系及劳动关系
三、劳动关系法律内涵的澄清
四、重构以劳动关系为中心的劳动法体系
五、结论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人法关系、共同体关系抑或交易关系
一、劳动关系法律属性确定的方法论与目的论:从描述到规范与体系
二、从属性劳动的基本内涵:从多元到一元
三、人格从属性劳动的制度归入:从人法到共同体
四、劳动关系作为继续性债之关系
五、结论
第四章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险的关系
一、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险:社会问题的内化解决与外化解决
二、社会保险的功能扩张及其对劳动法的功能替代
三、社会保险关系对劳动关系的超越及其体现
四、社会保险超越劳动关系的限度与未来
五、结论
第二编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及其教义学结构
第五章 重申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协调中的地位
一、劳动合同的本质:合意抑或形式
二、劳动关系的建立:用工还是合意
三、劳动关系的内容确定:合意、事实抑或规则
四、劳动合同的消灭:通过合意安排劳动合同消灭的可能与限度
五、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合同逻辑
六、结论
第六章 用人单位指示权的私法构造
一、用人单位指示权的缺失及其制度定位
二、用人单位指示权存在的正当性基础
三、填充型形成权:用人单位指示权的法律属性
四、用人单位指示权的法律限度
五、结论
第七章 劳动基准法的私法效力
一、劳动基准法作为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强行法
二、劳动基准法的效力结构类型及其选择
三、公法性劳动基准法进入私人关系的路径
四、劳动基准法私法效力的具体形态
五、私法效力与公法效力的协调
六、结论
第八章 集体合同的私法属性
一、集体合同作为自治机制和市场机制
二、集体合同作为合同:可能与困境
三、集体合同的规范效力:突破与解释的新努力
四、结论:集体合同是一种私法属性的法律行为
第九章 用人单位规章的制定模式与私法解释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定的不同模式
二、用人单位规章效力控制的不同模式
三、用人单位规章效力合理性说明的不同模式
四、用人单位规章制定、效力控制以及合理性说明模式差异的根源
五、用人单位规章正当性基础的再说明
六、我国用人单位规章的效力控制
第三编 用工关系协调的教义学展望
第十章 用工关系调整的法律谱系及其完善
一、使用他人劳动力之法律工具的历史图景
二、数字时代去劳动关系化的发展与劳动法的危机
三、拯救劳动法:扩大劳动关系范围与分类处理
四、用工关系法律调整的方法革新:从楚河汉界到次序交融
五、用工关系法律协调制度的完善
六、结论
第十一章 劳动的法典:协调用工关系的统一法典
一、历史之维:劳动法对雇佣合同的功能替代
二、法源之维:部门法的独立性与法源的交叉性
三、谱系之维:形成从雇佣合同到劳动合同的类型序列
四、体系之维:劳动法典的基本结构
五、结论
结论:劳动法作为特别私法
参考文献
后记
绪论 问题、方法与思路
**章 历史商谈:问题的背景与起点
一、从身份到契约的发展以及工业化时代的社会问题
二、劳动法**次被放逐:公法、身份法、团体、阶级
三、劳动法第二次被放逐:苏联模式下劳动法和民法的分野
四、市场化与非市场化思路的竞争与融合及中国劳动法的理论困惑
**编 劳动关系的范畴及其教义学展开
第二章 劳动关系作为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研究的外部视角: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分离的缘起与问题
二、法律何以调整社会关系及劳动关系
三、劳动关系法律内涵的澄清
四、重构以劳动关系为中心的劳动法体系
五、结论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人法关系、共同体关系抑或交易关系
一、劳动关系法律属性确定的方法论与目的论:从描述到规范与体系
二、从属性劳动的基本内涵:从多元到一元
三、人格从属性劳动的制度归入:从人法到共同体
四、劳动关系作为继续性债之关系
五、结论
第四章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险的关系
一、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险:社会问题的内化解决与外化解决
二、社会保险的功能扩张及其对劳动法的功能替代
三、社会保险关系对劳动关系的超越及其体现
四、社会保险超越劳动关系的限度与未来
五、结论
第二编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及其教义学结构
第五章 重申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协调中的地位
一、劳动合同的本质:合意抑或形式
二、劳动关系的建立:用工还是合意
三、劳动关系的内容确定:合意、事实抑或规则
四、劳动合同的消灭:通过合意安排劳动合同消灭的可能与限度
五、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合同逻辑
六、结论
第六章 用人单位指示权的私法构造
一、用人单位指示权的缺失及其制度定位
二、用人单位指示权存在的正当性基础
三、填充型形成权:用人单位指示权的法律属性
四、用人单位指示权的法律限度
五、结论
第七章 劳动基准法的私法效力
一、劳动基准法作为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强行法
二、劳动基准法的效力结构类型及其选择
三、公法性劳动基准法进入私人关系的路径
四、劳动基准法私法效力的具体形态
五、私法效力与公法效力的协调
六、结论
第八章 集体合同的私法属性
一、集体合同作为自治机制和市场机制
二、集体合同作为合同:可能与困境
三、集体合同的规范效力:突破与解释的新努力
四、结论:集体合同是一种私法属性的法律行为
第九章 用人单位规章的制定模式与私法解释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定的不同模式
二、用人单位规章效力控制的不同模式
三、用人单位规章效力合理性说明的不同模式
四、用人单位规章制定、效力控制以及合理性说明模式差异的根源
五、用人单位规章正当性基础的再说明
六、我国用人单位规章的效力控制
第三编 用工关系协调的教义学展望
第十章 用工关系调整的法律谱系及其完善
一、使用他人劳动力之法律工具的历史图景
二、数字时代去劳动关系化的发展与劳动法的危机
三、拯救劳动法:扩大劳动关系范围与分类处理
四、用工关系法律调整的方法革新:从楚河汉界到次序交融
五、用工关系法律协调制度的完善
六、结论
第十一章 劳动的法典:协调用工关系的统一法典
一、历史之维:劳动法对雇佣合同的功能替代
二、法源之维:部门法的独立性与法源的交叉性
三、谱系之维:形成从雇佣合同到劳动合同的类型序列
四、体系之维:劳动法典的基本结构
五、结论
结论:劳动法作为特别私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沈建峰,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全国工商联法律服务和劳动关系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等。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获得洪堡基金会“联邦德国总理奖学金”,赴德国波恩大学访学。2013年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近年来,在《中外法学》《法学》《比较法研究》等杂志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课题等科研项目。先后荣获第二届首都优秀法学成果三等奖等科研奖项多次。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0.9¥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8.6¥28.0 -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
¥47.2¥59.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0.5¥38.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6.2¥36.0 -
文字之讼-语言与民事案件
¥21.3¥29.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3.4¥32.0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15.0¥20.0 -
患者安全.法律政策和实务
¥26.2¥36.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2.6¥58.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4.8¥3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2¥4.0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7.1¥59.8 -
蛛丝马迹-犯罪现场专家讲述的故事
¥24.9¥42.0 -
20世纪日本法学
¥12.4¥30.0 -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用版)
¥14.8¥25.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9¥39.8 -
圆圈正义
¥25.4¥46.0 -
法政纠结-北洋政府时期罗文干案的告诉与审断
¥24.8¥68.0 -
实证派犯罪学
¥9.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