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乡村伦理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建构

包邮中国乡村伦理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建构

1星价 ¥70.6 (7.2折)
2星价¥70.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15618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68页
  • 出版时间:2023-09-01
  • 条形码:9787565156182 ; 978-7-5651-5618-2

本书特色

丛书为“建国以来 规模的乡村伦理研究大型著述”,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可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和战略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治理方案。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伦理与中国乡村社会;中国乡村伦理的历史传统与特征;近代中国乡村发展与乡村伦理的变迁;计划经济体制下乡村伦理的交织与冲突等。

目录

总序 导论 一、“回到”乡村与“进入”乡村:中国乡村伦理研究的必要性和学术史考察 二、伦理学何以“进入”乡村:中国乡村伦理研究的四个基本方面 三、伦理学如何“进入”乡村:中国乡村伦理研究的基本立场与方法 **章 伦理与中国乡村社会 **节 乡村社会及其伦理内涵 一、乡村的概念及其相关维度 二、农民的界定及其类型 三、乡村社会与乡村伦理 第二节 乡村社会的传统伦理特质 一、差序格局在场式的交往伦理 二、家族式维生型的经济伦理 三、人治法制化的治理伦理 第三节 乡村社会的新型伦理秩序 一、乡村社会伦理秩序的“失灵”样态 二、乡村社会伦理秩序“失灵”的内涵及原因 三、新乡村社会伦理秩序的重构 第二章 中国乡村伦理的历史传统与特征 **节 道德生成和传承的根基:家庭(族)的道德教化和养成 一、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伦理关系 二、以孝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 三、生产与生活融合中的道德教化 第二节 道德选择和评价的基础:经济价值观与德性品质的固化强化 一、重本抑末的传统价值观 二、恋土重农的经济价值观 三、酬勤尚俭的德性品质 第三节 道德环境与文化的生成:农业伦理的基本属性与价值取向 一、“顺守天时”的自然秩序观 二、“崇尚勤劳”的个体生活观 三、“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 第四节 道德制度和规约的设置:礼治秩序的形成和作用 一、村规民约的自治伦理 二、乡绅长老的道德权威 三、纲常礼教的秩序维系 …… 第三章 近代中国乡村发展与乡村伦理的变迁(1840-1949) 第四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乡村伦理的交织与冲突 第五章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乡村伦理图景 第六章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与伦理重建 结语:谁之乡村?何种伦理?——中国乡村伦理理论建构和实践推进的两大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丛书总主编: 王露璐,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乡村伦理研究”首席专家。现任校人力资源处处长兼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高等学校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乡村道德与文化振兴研究所”所长、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入选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主要从事伦理学,乡村伦理,乡村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2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出版个人学术专著3部,合著1部,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荣获中国伦理学会学术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主要代表作有《乡土伦理——一种跨学科视野中的“乡村道德知识探究”》《新乡土伦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村伦理问题研究》《伦理如何“回”乡村》,合著《经济伦理学》(**作者)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