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3501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28开
- 页数:366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100235013 ; 978-7-100-23501-3
本书特色
积十年之功,成一家之言。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对社会学中国化、本土化的思考。
内容简介
自20世纪30年代起,从欧美留学归国的**代中国社会学人,便开始探索如何使这一来自西方的学科能够解释中国独特而复杂的社会现象,并服务于积贫积弱的祖国向现代的转型。由此,孙本文和吴文藻在华夏南北上演了一出社会学中国化的“双推磨”。接续这一传统,费孝通等人通过“江村调查”等一系列经验研究推动了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运动。1979年中国社会学重建之后,知青社会学人在费孝通等老一辈学人的引领下,投身改革开放大业,直面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以文化自觉意识、经验研究和理论创见做出了相应的话语回应,使得这场重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型叙事。
目录
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代序)
江村调查: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孙本文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的重建——现代化与转型叙事——辅以40位社会学家的生命历程为线索
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社会学学科建设40年
社会学本土化:狭义或广义,伪问题或真现实——兼与谢宇和翟学伟两位教授商榷
社会学本土化与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绵延不断的学术追寻(1930—2022)
中国研究的可能立场与范式重构
生命历程、问题意识与学术实践——以知青一代社会学家为例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学重建的话语叙事——以大变革时代社会学人的生命历程为例
跋:我为卿狂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晓虹,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有《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研究》、《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重建中国社会学:40位社会学家口述实录(1979—2019)》、《社会心理学家是一种生活方式》及“社会心理学系列”五种;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乡土中国
¥13.5¥26.0 -
偏见
¥16.1¥56.0 -
性心理学
¥26.7¥5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9.5¥39.8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0¥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21.0¥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