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87801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48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208187801 ; 978-7-208-18780-1
本书特色
这是我所见到的孟德斯鸠传记中*好的一种。——波尔多孟德斯鸠研究会会长达拉 所有现代的伟大思想都源自孟德斯鸠。——法盖 在引导其后来人通向真正的社会科学的道路上,此前还没有人像孟德斯鸠那样走得如此之远。——涂尔干
内容简介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有名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法学理论和“三权分立”学说的奠基人。本书是一部反映孟德斯鸠生平经历和学术思想的评传。一方面,作者清晰勾绘了孟德斯鸠作为庭长、院士、葡萄酒经营者、巴黎沙龙常客、旅行家和思想家的详细人生经历,展现了其不同于卢梭、伏尔泰等启蒙哲人的丰富现实经验感和政治历练。另一方面,作者利用手稿等原始文献,比照各种笔迹,清晰地辨析、还原了《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3部著作的创作历程,呈现了孟德斯鸠审慎、稳健的思想体系。
目录
再版译者序 1
译者序 1
前言 1
缩略语说明 1
**章 早年生活(1689—1721年) 1
**节 家世和出生 1
第二节 求学 5
第三节 踏进巴黎社会 9
第四节 在西南部的生活 14
第五节 波尔多科学院 21
第二章 《波斯人信札》(1721年) 27
**节 文学传统 27
第二节 社会与政体 35
第三节 宗教、哲学与历史 39
第三章 巴黎社交界(1721—1728年) 46
**节 宫廷 46
第二节 朗贝尔夫人 55
第三节 民间学术团体 62
第四章 论文与抱负(1721—1728年) 69
**节 《论义务》 69
第二节 个人事务 78
第三节 法兰西学士院 87
第五章 意大利之行(1728—1729年) 92
**节 艺术与考古 92
第二节 教会 98
第三节 邂逅 104
第四节 那不勒斯 110
第六章 英国之行(1729—1731年) 120
**节 王室与公侯 120
第二节 政界 129
第三节 伦敦的法国人 135
第四节 皇家学会 140
第五节 共济会成员 144
第六节 文学界 146
第七章 撰写《罗马盛衰原因论》(1731—1734年) 150
**节 《论欧洲一统王国》 150
第二节 准备与发表 155
第三节 孟德斯鸠与历史传统 162
第四节 历史哲学 168
第八章 巴黎(1734—1748年) 175
**节 重返巴黎 175
第二节 闻名遐迩的沙龙 183
第三节 加斯科 193
第九章 在吉耶讷的生活(1734—1755年) 197
**节 故乡与家庭 197
第二节 土地与财产 203
第三节 波尔多 211
第四节 克莱拉克 219
第十章 撰写《论法的精神》(1734—1748年) 226
**节 零星作品 226
第二节 作出决定 229
第三节 写作方法 230
第四节 成书顺序 239
第五节 出版 241
第十一章 孟德斯鸠的法学观 244
**节 法学中的反常之论 244
第二节 自然法 247
第三节 乌尔边与格拉维纳 254
第四节 斯宾诺莎主义 262
第十二章 政体理论 266
**节 道德分析 266
第二节 专制政体 270
第三节 各种优良政体之比较 274
第四节 君主政体 279
第五节 其他准则 284
第十三章 自由的体制 286
**节 分析与术语 286
第二节 政体的细节 290
第三节 政党制度 293
第四节 分权论 300
第十四章 气候与原因 304
**节 一个学说的形成 304
第二节 气候学说 312
第三节 道德原因和物质原因 315
第十五章 法律史 322
**节 罗马继承法 322
第二节 法兰西法律的渊源 326
第三节 法国贵族的起源 330
第四节 博大精深 335
第十六章 宗教 339
**节 宗教的起因 339
第二节 道德与信仰 343
第三节 詹森教派 346
第四节 孟德斯鸠本人的信仰 351
第五节 宗教宽容 355
第十七章 围绕《论法的精神》的争论 358
**节 *初的攻击 358
第二节 《为〈论法的精神〉辩护》 363
第三节 余波未尽 365
第四节 官方的态度 3368
第五节 罗马教廷 371
第十八章 令闻广誉(1748—1755年) 378
**节 外表与性格 378
第二节 其他活动 382
第三节 孟德斯鸠与启蒙思想家 386
第四节 与世长辞 392
孟德斯鸠论著目录 398
译名对照表 408
再版后记 447
译者序 1
前言 1
缩略语说明 1
**章 早年生活(1689—1721年) 1
**节 家世和出生 1
第二节 求学 5
第三节 踏进巴黎社会 9
第四节 在西南部的生活 14
第五节 波尔多科学院 21
第二章 《波斯人信札》(1721年) 27
**节 文学传统 27
第二节 社会与政体 35
第三节 宗教、哲学与历史 39
第三章 巴黎社交界(1721—1728年) 46
**节 宫廷 46
第二节 朗贝尔夫人 55
第三节 民间学术团体 62
第四章 论文与抱负(1721—1728年) 69
**节 《论义务》 69
第二节 个人事务 78
第三节 法兰西学士院 87
第五章 意大利之行(1728—1729年) 92
**节 艺术与考古 92
第二节 教会 98
第三节 邂逅 104
第四节 那不勒斯 110
第六章 英国之行(1729—1731年) 120
**节 王室与公侯 120
第二节 政界 129
第三节 伦敦的法国人 135
第四节 皇家学会 140
第五节 共济会成员 144
第六节 文学界 146
第七章 撰写《罗马盛衰原因论》(1731—1734年) 150
**节 《论欧洲一统王国》 150
第二节 准备与发表 155
第三节 孟德斯鸠与历史传统 162
第四节 历史哲学 168
第八章 巴黎(1734—1748年) 175
**节 重返巴黎 175
第二节 闻名遐迩的沙龙 183
第三节 加斯科 193
第九章 在吉耶讷的生活(1734—1755年) 197
**节 故乡与家庭 197
第二节 土地与财产 203
第三节 波尔多 211
第四节 克莱拉克 219
第十章 撰写《论法的精神》(1734—1748年) 226
**节 零星作品 226
第二节 作出决定 229
第三节 写作方法 230
第四节 成书顺序 239
第五节 出版 241
第十一章 孟德斯鸠的法学观 244
**节 法学中的反常之论 244
第二节 自然法 247
第三节 乌尔边与格拉维纳 254
第四节 斯宾诺莎主义 262
第十二章 政体理论 266
**节 道德分析 266
第二节 专制政体 270
第三节 各种优良政体之比较 274
第四节 君主政体 279
第五节 其他准则 284
第十三章 自由的体制 286
**节 分析与术语 286
第二节 政体的细节 290
第三节 政党制度 293
第四节 分权论 300
第十四章 气候与原因 304
**节 一个学说的形成 304
第二节 气候学说 312
第三节 道德原因和物质原因 315
第十五章 法律史 322
**节 罗马继承法 322
第二节 法兰西法律的渊源 326
第三节 法国贵族的起源 330
第四节 博大精深 335
第十六章 宗教 339
**节 宗教的起因 339
第二节 道德与信仰 343
第三节 詹森教派 346
第四节 孟德斯鸠本人的信仰 351
第五节 宗教宽容 355
第十七章 围绕《论法的精神》的争论 358
**节 *初的攻击 358
第二节 《为〈论法的精神〉辩护》 363
第三节 余波未尽 365
第四节 官方的态度 3368
第五节 罗马教廷 371
第十八章 令闻广誉(1748—1755年) 378
**节 外表与性格 378
第二节 其他活动 382
第三节 孟德斯鸠与启蒙思想家 386
第四节 与世长辞 392
孟德斯鸠论著目录 398
译名对照表 408
再版后记 44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罗伯特•夏克尔顿(1919-1986),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历史学家,曾执教于牛津大学,并主管牛津大学图书馆。对启蒙时代的著作有精深的研究,著有《孟德斯鸠评传》《古书的魅力》等。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
¥16.6¥52.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6¥28.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5¥55.0 -
加缪自述
¥10.0¥28.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2.3¥29.8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8.8¥29.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12.9¥39.8 -
悲喜同源
¥49.0¥79.0 -
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传
¥10.0¥36.0 -
非常在-作为作家.还是作为女人
¥14.4¥32.0 -
白居易:乐天诗雄(八品-九品)
¥10.0¥28.0 -
老派:闲话文人旧事
¥15.4¥48.0 -
梁晓声自述
¥16.4¥48.0 -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抗战时代-肆
¥15.9¥49.8 -
傅雷家书-三联初版纪念本(九品)
¥25.9¥36.0 -
谁以锦瑟奏哀弦:李商隐词传
¥10.7¥36.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27.4¥56.0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李煜词传
¥10.0¥36.0 -
张爱玲传: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10.0¥36.0 -
毛泽东和他的高参们
¥18.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