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41444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52页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576414448 ; 978-7-5764-1444-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法律文集,作者在书中对民商法学和刑事法学一些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再认识。比如,猜想一,危害是犯罪。现行体系中存在的是犯罪是危害的命题,并无危害是犯罪的相反命题,其实甚至根本连刑法的含义都没有识别出来。猜想二,支配是权利。这一命题是自然存在的客观定理,是对自然法的表达,宣示着自然法意义上的法律规范的成立,并且真正揭示出了民法的含义。猜想三,赔偿、惩罚是责任。该命题同样是不证自明的法律定理,现行体系中存在的是责任是赔偿、惩罚的命题,所谓的民事责任是赔偿、刑事责任是惩罚。猜想四,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这一命题表达的才是规范,意味着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直接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现行的法律行为是意思表示则完全是民法学上的命题,根本就不表达规范。法律猜想的另一种表达便是法律定理,表现为具体的法律命题,是*重要的、基本的法律问题。其中的一些命题显然是法学猜想,不是法律猜想,意识到法律猜想与法学猜想的区分,才算是明了了法律的真正含义。

目录

序 猜想的“王道” 一、危害是犯罪 1.危害是犯罪 2.犯罪是危害 3.区分范式下的犯罪构成 二、支配是权利 1.支配是权利 2.权利是支配 三、赔偿、惩罚是责任 1.赔偿、惩罚是责任 2.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概念证伪 四、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 1.自然存在:规范对象的新界定 2.自然行为与法律行为 3.意思表示行为的双重结构 4.造法行为 五、自然人是法律人 1.自然人是法律人 2.组织——规范的当然对象 3.法人否认说证成 六、人体权与人格权的区分 1.人格的“伦理人”含义 2.存在权的引入 3.“作为权”对应支配权 七、债法的消亡 1.债权请求权说证伪 2.接受权 3.债法的消亡 八、变量共有概念对优先受偿物权的消除 1.变量共有——抵押关系的权利转让机理 2.物权概念证伪 九、权利的双重客体 十、权利的时问结构 1.当下权利与将来权利 2.当下权利与无限权利 十一、财产法与商法的法理范式 1.民法抑或财产法——民法的名称追问 2.民法一般法论与商法二元论的一并证伪 3.所有权财产法与营业权商法的平行关系 4.民法:财产法、商法的整体 十二、权利法与责任法的法理范式 1.民事违法概念的谬误 2.权利法与责任法的法理范式 3.刑民交叉概念证伪 4.法秩序统一原理的真义 十三、诉权与诉讼标的的新概念 1.作为受护权权能的诉权 2.诉讼标的案件说 3.权利“位体”关系与请求权竞合 十四、法律与法学的区分 1.抽象规范——法律的究竟表达 2.法定义:权利与犯罪架构下的自由规范 3.法律与法学的区分 后记 知识“黑洞”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孙永生,1964年12月生,内蒙赤峰人。1982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1986年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本校研究生,1989年毕业,获外国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德国哲学。2003年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师从孟勤国教授攻读民法学博士学位,肄业。先后任教于云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2006年调入*高人民检察院,为《检察日报》编辑。研究领域为法哲学、民法哲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