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确权的理论基础探索

包邮数据确权的理论基础探索

¥58.6 (7.3折) ?
1星价 ¥58.6
2星价¥58.6 定价¥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8785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0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208187856 ; 978-7-208-18785-6

内容简介

数字社会背景下,数据、算法和互联网络的结合使具有人格权利本质的个人信息天然内含的财产价值被充分挖掘,由此如何妥善地证成个人信息财产价值外化的路径,并确保该路径能够协调个人人格权益保护与财产权益分配之间的平衡,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底层法律问题。本书基于对个人信息财产价值外化路径的研究,逐一探讨了数字社会中个人信息的客体属性、权利属性、财产价值的外化路径和财产权益的归属问题,对未来解决数据的确权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带来了社会巨变,也催生了数字法学研究的新视阈,但未来数字法学研究仍然需要遵守主体性价值至上的底线。

目录

目 录
序 言 3
引 论 5
**章 个人信息内含财产价值外化的研究前提 13
**节 个人信息的存在前提:数字社会 13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独有特征:算法识别 16
第二章 个人信息的客体属性 38
**节 个人信息的自然属性 38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人格属性 45
第三节 个人信息的财产性基因 61
第三章 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 70
**节 个人信息权的人格权利本质 70
第二节 个人信息权天然内含财产价值 85
第三节 个人信息权的私法属性与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 92
第四章 个人信息内含财产价值的外化路径 100
**节 人格标识商品化的两种传统理论发展脉络 100
第二节 两种传统理论的主要缺陷 117
第三节 个人信息内含财产价值外化路径的探索 128
第五章 个人信息财产权益的归属 141
**节 财产权益归属的理论证成 141
第二节 财产权益归属的场景化设计 155
第三节 数据利用的人格权益保护底线 169
第四节 数据红利的全民共享 175
第六章 数字法学价值的未来展望 178
**节 客观诚信的实现可能 179
第二节 主体性价值的坚守 182
第三节 人工智能新技术的综合规制 190
结 语 194
后 记 195
主要参考文献 19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彭诚信: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曾在英国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做研究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高级访问学者,在日本北海道大学任教。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保护与数据权利体系研究”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专著《现代权利理论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民法典与日常生活》入选中宣部指导评选的2020年度“中国好书”;学术成果曾多次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研究兴趣在民法原理、物权法、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
史晓宇: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数据法律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个人信息保护法。曾在《当代法学》《华东法大学学报》《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独作及合作学术论文多篇,参与编写《民法典与日常生活》《生活中的民法》以及《数字法治》系列丛书等多部书籍。现为君合律师事务所贸易和数据合规组律师,主要业务领域为隐私保护、网络安全与信息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