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0265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32页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572026508 ; 978-7-5720-2650-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位初中校长多年来对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探索的成果。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是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者通过对国内外教育的探究、学习和借鉴, 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践, 立足于家长、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开发出了“幸福e家”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课程, 打造了必修、选修、自修三类协同育人课程, 从而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课程的打造, 学校努力构建高质量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具有示范效应, 相关经验可供同类学校借鉴。
目录
上篇让家校社课程理念看得见章家校社共育的历史探索
节探索
一、美国的国家家长教师协会二、日本的“学校一家长”联合会三、俄罗斯的家长委员会
四、法国的家长协会
五、澳大利亚的家长委员会
节本土探索
一、家校社共育初期:1949-1977年
二、家校社共育期:1978-1998年
三、家校社共育规范期:1999--12年
四、家校社共育的战略发展期:13年今
第三节校本探索
一、家校社共育的整体规划
二、家校社共育的工作机制
三、家校社共育活动
章家校杜共育的校本理解/23
节家校社共育的理念诠释
一、家校社三者在家校社共育中的关系
二、家校社共育中的协同有人理念
三、家校社共育中的交叠影响域理论
节家校社共育的模式特征/31
一、育人主体;由学校独立主体变为家校社协同育人/31
二、育人目标:从工具回归教育的初心
三、育人方式:从无序合作转向有序协调
四、育人重心:从只注重儿童及青少年教育转向注重终身教育/34五、育人对象:从在校学生转向所有社会成员
第三章家校社共育课程的构建缘由
节家校社共育课程的现实要求
一、课程建设的重要
二、国家政策的推动
三、家校社共育存在问题,未达到预期效果
四、有助于提升家校社共育的质量
节家校社共育课程的实施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提升家庭教育的质效
三、引导社会教育增效
四、达成学展的目标
五、教育现代化,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现代化/51
……
二、需求多元化与个体差异
三、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
四、难以量化和衡量效果
节家校社共育课程的发展目标
一、建立多元化和个化的评价体系
二、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
三、深化家校社合作,形成的教育网络
第三节探索家校社共育课程的未来模式
一、项目制家校社共育课程模式
二、多元化家校社共育课程模式
三、融合式家校社共育课程模式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