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0674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38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565067402 ; 978-7-5650-6740-2

内容简介

《百年红十字》2003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初版,以时间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纬,将中国红十字会自1904年成立以来的全貌和盘托出,为**部系统研究中国红十字会百年史的学术著作,受到学界、业界的广泛好评。2024年为中国红十字成立120周年,为做纪念,修订本在尽可能保持《百年红十字》原貌的基础上,订正原版不够准确或错误的表述,对内容不够丰满及原版兼顾不到之处做了补充,删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等附录,增附了“中国红十字会历届会长、名誉会长表”等内容,并替换、增补了若干图片,力求更加准确地还原中国红十字成立百年的兴与衰、起与伏、甘与苦、挫折与振起以及人事更迭。

目录

上册 **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红十字的起源 **节 杜南精神的“东渐” 第二节 从中国救济善会到上海万国红十字会 第三节 初建功勋 第二章 辛亥战时的“救伤葬亡” **节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红十字 第二节 “发轫于俄日之战,而大彰于武汉之师”——辛亥战时的“救伤葬亡” 第三节 相得益彰:红十字与赤十字 第三章 在纷乱的年代里 **节 “统一大会”前后 第二节 “二次革命”中的人道救援 第三节 硝烟中的救护神 第四节 雪中送炭情暖人间 第四章 十四年间一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红十字 **节 另换一番新气象,重开一个新纪元 第二节 救护总队的光辉业绩 第三节 在敌后战场 第四节 一曲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颂歌 第五节 乱世真情 第五章 “复员时期”的中国红十字 **节 抗战胜利与红会“复员” 第二节 红会的新兴事业红十字青少年组织 第三节 社会服务新园地 第四节 救济与救护——传统工作的延续 第六章 “新的转变新的开始” **节 “改组”一历史性的转折 第二节 群众性医防服务别开生面 第三节 国际医防服务队纪实 第四节 架起中日友谊之桥的访问 第七章 寒冬过后是春天 **节 国际工作在“维持”中跋涉 第二节 中国红十字事业的春天 第三节 跨越国界的情谊 下册 第八章 “四大”以来 **节 “四大”: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的里程碑 第二节 红会事业的“中国特色” 第三节 不断创建精神文明亮点 第四节 依法建会:历史性的跨越 第五节 打破40年“坚冰”实现海峡两岸沟通 第九章 “三大”工程 **节 完善自我的努力 第二节 风雨同舟——救援工程 第三节 生命工程——关爱人的生命 第四节 爱心工程——爱的奉献 第十章 中国红十字文化事业 **节 报刊一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喉舌 第二节 多彩的宜传款款的情意 第三节 相约“五八” 第十一章 在国际历史舞台上 **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事活动 第二节 亚太区域大会与《北京宣言》 第三节 通向世界的桥梁 附录一 中国红十字会百年大事记 附录二 中国红十字会历届会长、名誉会长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之后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池子华,1961年出生,安徽涡阳人,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有《中国近代流民》《张乐行评传》《晚清枭雄苗沛霖》《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等30余部,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要业绩录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主编的《世界名人辞典》,以及《中华优秀人物大典》等。 孙柏秋,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1989年9月至1999年10月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曾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常务副会长、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全国妇联执委、美国世界儿童基金会亚洲区副主席、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