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0673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8
- 出版时间:暂无
- 条形码:9787569067378 ; 978-7-5690-6737-8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四川大学本科核心通识教育教材建设项目成果,立足人类学跨学科、跨文化视野与方法,聚焦“厚通识、宽视野、多交叉”,凸显以学科交叉融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要求;响应当今新文科建设潮流,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彰显文化自信。全书共十二讲,系统概述人类学理论与田野民族志方法,坚持文化多样性视角,介绍社会性别、婚姻家庭、生计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等议题以及都市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媒体人类学等领域,注重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数智人类学研究等*新研究成果,兼顾经典理论和前沿议题,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特色,集专业性、通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旨在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推动构建具有川大特色的通识教育教材体系。
目录
**章当"人"成为问题:人类学导论
**节人类奇怪事件簿:人类及社会文化重要特点
第二节"四驾马车":人类学的四大传统
第二章天下之大,文以化之:文化是什么?
**节那些猴子不能理解的事情:"文化"的概念史
第二节文化是什么,不是什么?
第三节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文化
第三章天真的人类学家:作为对象、场域和方法的"田野"
**节田野何在:远方、他者与想象
第二节田野何为:考察、访谈与记录
第三节田野何思:反差、暗影与禁忌
第四章关于幸福的另一种讨论:人类学家眼中的性别、婚姻与家庭
**节我们有何不同:先天之"性"与后天之"别"
第二节结婚,是否为完满的人生
第三节何以为家,与谁同住
第五章食物从哪里来:生计模式与文化演化的底层动力
**节匮乏还是丰裕:"寻食"引发的争议
第二节驯化自然:生产食物的社会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菲,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高级论坛青年学术委员会主席,研究方向为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研究、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等。 李春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媒体人类学,文化遗产研究。主持并完成两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出版多部学术理论著作,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女性生存战争
¥29.9¥6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自卑与超越
¥18.1¥39.8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6.7¥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8.4¥39.8 -
偏见
¥16.1¥56.0 -
书影三叠:人文学术访谈录
¥19.6¥58.0 -
咬文嚼字大赛场
¥12.2¥35.0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3.2¥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冬季里的春闱:1977年恢复高考纪实
¥25.0¥75.0 -
性心理学
¥18.4¥58.0 -
乡土中国
¥13.2¥26.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5.3¥39.8 -
校雠蒙拾 读韩蠡解
¥7.4¥16.8 -
生活的科学
¥10.0¥3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3.0¥38.0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14.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