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88962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98
- 出版时间:2024-06-01
- 条形码:9787030788962 ; 978-7-03-078896-2
内容简介
本书为**部中药五味药性理论现代研究专著,是作者在承担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活血化瘀中药五味药性的化学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撰写的理论研究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八章,上篇二章系统的梳理了中药五味药性的理论的源流、发展历程和基本构成,提出五味药性理论的研究路径;中篇三章,介绍中药五味药性现代表征方法研究,分别基于味觉、嗅觉特征、基于基于生物学效应和基于体内过程三个方面介绍了中药五味药性研究方法;下篇三章是五味药性现代研究实例,分别从中药五味药性表征示范性研究、基于药性/药效理论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和基于气味理论的复方中药配伍规律研究三个方面,介绍了研究成果,展示研究路径方法。该书基于传统五位药性理论的系统辨识,采用现代研究方法,贯通古今,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专著。
目录
目录上篇 中药五味药性理论概述及研究思路**章 中药五味药性理论概述3**节 五味药性理论形成与发展源流3第二节 五味药性理论构成辨析14第二章 中药五味药性理论辨识及其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36**节 中药五味药性理论辨识及其化学生物学实质表征路径36第二节 中药酸味的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44第三节 中药甘味的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51第四节 中药苦味的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57第五节 中药辛味的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65第六节 中药咸味的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72中篇 中药五味药性现代表征方法研究第三章 基于味觉、嗅觉特征的中药五味药性辨识和表征方法81**节 基于仿生技术的中药五味药性辨识和表征方法81第二节 基于味觉、嗅觉受体的中药性味物质基础辨识和表征方法86第四章 基于生物学效应的中药五味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94**节 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理论与假说94第二节 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与技术95第三节 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层次99第四节 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02第五节 基于生物效应的中药五味药性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模式构建108第五章 基于体内过程的五味药性研究方法112**节 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五味物质基础研究技术方法112第二节 基于药物转运体的中药五味物质基础研究范例117下篇 中药五味药性理论现代研究实例第六章 中药材(饮片)药性/药效物质基础表征研究139**节 延胡索药性(味)物质基础拆分和表征研究139第二节 白芍药性(味)物质基础拆分和表征研究187第七章 中药复方药性/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236**节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药性/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236第二节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药性/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288第八章 基于五味药性理论的复方中药配伍规律研究342**节 基于性-效拆分的少腹逐瘀汤配伍规律研究343第二节 基于辛-苦性味配伍的元胡止痛滴丸配伍规律研究391结语439参考文献44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2003年当选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承担近30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新药基金、863、973等重大研究课题和近百个创新药物的药代研究。"前体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规范研究"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温疫论
¥2.8¥5.0 -
急诊科里的一千零一夜
¥19.6¥58.0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4.5¥10.0 -
问中医几度秋凉
¥38.2¥59.0 -
中医手诊图释
¥9.4¥28.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1.2¥32.0 -
四诊扶微
¥5.8¥16.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1.9¥5.0 -
黄帝内经.灵枢
¥21.8¥52.0 -
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93.6¥260.0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16.4¥28.0 -
格致余论
¥2.2¥6.0 -
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
¥32.3¥46.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丹溪心法
¥2.5¥12.0 -
脉因证治
¥4.8¥13.0 -
活幼心书
¥5.6¥15.0 -
联袂药性赋白话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6.3¥18.0 -
临床常用百穴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9.7¥29.0 -
漫画黄帝内经(上)
¥39.3¥89.0 -
漫画黄帝内经.下册
¥35.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