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理念下城市混居街区公共空间环境研究

包邮共享理念下城市混居街区公共空间环境研究

1星价 ¥120.3 (6.4折)
2星价¥120.3 定价¥1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53826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85页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569538267 ; 978-7-5695-3826-7

本书特色

城市混居街区公共空间环境承载着城市混合居住模式下的社会生活空间实态。本书结合社会学、人类学、城市管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多个学科,以实例研究城市混居街区内公共空间环境的更新与改造,并寻求一种更好的共享模式。选取西安市典型混居街区,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反馈不同社会群体对城市更新的多样化诉求和对景观中现存问题的重新梳理,*终从共享理念出发,提出混居街区更新改造设计策略和方法,从人的日常生活视角入手,探讨混居街区背景下社区空间改造模式,期望形成基于共享理念的人与人、人与车、人与空间、人与现代生活的包容共享空间,并融合城市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混居街区公共空间景观,为混居街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提供新的理念角度,实现混居街区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接纳与融合。

本文稿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国家城建规划部门,对中国的“城中村”“棚户区”建设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研学城市建筑、环艺的学生,以及对城市规划感兴趣的读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了混居街区公共空间环境发展现状以及特点,并选取西安市典型混居街区,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反馈不同社会群体对城市更新的多样化诉求和对景观中现存问题的重新梳理,*终从共享理念出发,提出混居街区更新改造设计策略和方法,并基于对不同类型混居街区的分析,选取其中郝家村、李家村两个混居街区进行更新设计研究,从人的日常生活视角入手,探讨混居街区背景下社区空间改造模式,期望形成基于共享理念的人与人、人与车、人与空间、人与现代生活的包容共享空间,并融合城市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混居街区公共空间景观,为混居街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提供新的理念角度,实现混居街区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接纳与融合。

目录

混 居

一 城市混合居住模式

二 城市混居街区

三 不同学科维度对城市混居街区的探索

我国城市混居街区的形成与发展

一 我国城市混居街区形成原因

二 我国城市混居街区改造案例探究

三 我国城市混居街区的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混居街区公共空间分析

一 我国城市混居街区五种类型

二 城市混居街区的空间现象特征

三 城市混居街区的社会现象特征

西安市五个城市混居街区公共空间调查研究

一 调研内容与方法

二 五个城市混居街区空间『人与人』共享参与调查

三 五个城市混居街区空间『人与车』共享参与调查

四 五个城市混居街区空间『人与空间』共享参与调查

五 五个既有城市混居街区调

共享理念下西安市城市混居街区空间优化设计模式

一 共享理念下城市混居街区营造模式

二 共享城市混居街区空间优化目标与原则

三 共享城市混居街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四 共享城市混居街区景观空间优化设计方法

西安市郝家村混居街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一 郝家村周边片区现状分析

二 郝家村混居街区设计理念更新改造框架

三 典型人群类型下郝家村开放共享空间营造设计

四 典型空间类型下郝家村开放共享空间营造设计置设计

五 特色景观装置设计

结 语

一 研究总结

二 研究的不足

三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阅读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琼,博士,副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设计分会会员,主要从事城乡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及绿色景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及主要参与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3项、主持及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研究成果获得西安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刘贤琪,硕士、专任教师。烟台大学环境设计学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硕士。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