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268436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81
- 出版时间:2024-06-01
- 条形码:9787542684363 ; 978-7-5426-8436-3
本书特色
郑也夫:敝人与李宝臣先生交往四十年。听他开聊总是莫大的享受。深恐这些稀缺信息和非凡见识将随风而逝。与友人阳谋一番,遂有了那年他在国家图书馆关于礼的系列演讲。七次演讲,不带一纸,侃侃而谈,语惊四座。本书起于那次演讲。原本述而不作之人,一旦形诸文字,理论深度与措辞精致都更上层楼。前朝贵族们的私语与宝臣少时的聆听、经年之学养,融会贯通,成一家之言。吴飞:在当前越来越繁荣的礼学研究中,李宝臣先生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存在。李先生出身京城旧家,幼时经历过传统礼俗生活场景。上中学时,恰逢上世纪六十年代,虽世风尚左,也未完全中断拜访前清遗民耆宿交谈聆听,因而能得知更多的现在已经消失的传统礼义掌故与礼仪程序细节。李先生的礼学研究是活生生的,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仿佛穿越历史的烟尘,残留下来的宝贵经验材料。
内容简介
传统礼制文化是中华民族认同共识的经学理念与行为规范。在历史演化改造过程中,汇为中华“斯文传统”,清晰展现在历朝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法律、伦理、风俗、建筑、艺术、文学、戏剧之中。历史上的事情,古人的生活,多数情况下并非今人凭借当代理念与场景就能深入体会的。因此,反思梳理古代礼制礼仪规范之际,极有必要先弄清运作实情,再针砭取舍批判。不可否认,礼作为维系社会秩序和谐的行为体系,观念是保守的,见之行动者大都具程序化、标准化与表演性、象征性。本书以情景与情理的视点,搭建解读平台,按传统的吉礼、嘉礼、宾礼、军礼与丧礼分类,选六十二专题,分别讲述明清京师礼制运行具体项目的操作细节以及对社会生活模式、民族精神文化的影响。讲述深入细致而不繁琐,议论入情入理跃然纸上。
目录
相关资料
郑也夫 敝人与李宝臣先生交往四十年。听他开聊总是莫大的享受。深恐这些稀缺信息和非凡见识将随风而逝。与友人阳谋一番,遂有了那年他在国家图书馆关于礼的系列演讲。七次演讲,不带一纸,侃侃而谈,语惊四座。本书起于那次演讲。原本述而不作之人,一旦形诸文字,理论深度与措辞精致都更上层楼。前朝贵族们的私语与宝臣少时的聆听、经年之学养,融会贯通,成一家之言。 吴飞 在当前越来越繁荣的礼学研究中,李宝臣先生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存在。李先生出身京城旧家,幼时经历过传统礼俗生活场景。上中学时,恰逢上世纪六十年代,虽世风尚左,也未完全中断拜访前清遗民耆宿交谈聆听,因而能得知更多的现在已经消失的传统礼义掌故与礼仪程序细节。李先生的礼学研究是活生生的,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仿佛穿越历史的烟尘,残留下来的宝贵经验材料。 梁治平 本书以明清京师为范围,细述传统礼制,上至国家典仪,下及民间礼俗,无所不包。作者李宝臣先生出身于旧家,幼承庭训,耳濡目染,颇识礼制遗风,及至成人,研习历史有成,故于旧时制度、人物、掌故及社会风俗,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如数家珍,而于流行的种种讹误,多有匡正。透过本书,读者不但可以对礼之形态、特性、功用及其在古人公、私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对于中国之为礼乐文明、礼仪之邦的真实含义也会有更切近的认识。
作者简介
李宝臣:北京市文史馆馆员、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文化冲撞中的制度惯性》《明北京》《食道世风四讲》《北京城史记(明代卷)》等八部,以及《礼法社会的政治秩序》、《制度比皇帝更重要》等论文、随笔、札记百余篇。
-
经典常谈
¥7.6¥14.8 -
社会主义及其文化
¥15.4¥38.5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中国馔馐谭
¥10.9¥23.0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经典常谈
¥13.7¥39.8 -
年轻人的国文课(八品)
¥28.3¥59.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3.5¥39.0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9.9¥24.0 -
国学入门
¥15.4¥48.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寻味中国
¥15.1¥38.0 -
柏杨作品-劣根:国民灵魂的桎梏
¥10.6¥26.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3.5¥30.0 -
知识分子的幽灵
¥20.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