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32122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573212252 ; 978-7-5732-1225-2
本书特色
此书旨在探索清人是如何学习八家散文以及利用唐宋八家话题构建自己的文学理论的。不仅关注唐宋八家典范在清代古文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涉及不同时期文人的古文典范选择以及他们对八家作品的阐释旨趣等内容;还关注到韩柳苏等大家的重要古文观念在清代所产生的诸多阐释,在众声喧哗中勾勒出清代文论的发展线索。同时,书中也将清代古文发展脉络以典范转移的方式做了勾勒:晚明到清初,欧、苏占据主流,而风气渐从欧、苏之苏转向欧、苏之欧;接着苏文继续淡出,到了清中期,欧、曾成为主流;再到晚清之后,则是桐城派以韩、王补充欧、曾成为文坛新潮流。
内容简介
唐宋八大家在中国古代散文 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系统总结期,考察清人对待唐宋八大家的态度,既可勾勒出八大家在清代的接受史,有助于 全面地了解清代古文发展脉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总结整个传统散文世界学习八大家的经验,有助于完善和建构古代散文的批评话语,具有相当的开创性。 此书以清人对待唐宋八大家这一文学典范的态度为研究对象,探索清人学习八大家散文以及利用八大家话题建构文学理论的历史状况及其成果。全书以“唐宋八大家”话题为中心梳理清代古文的发展脉络,不仅勾勒主脉,还特别关注每个时期的“异见者”,以展现一个多层次的古文发展态势,大大增加了论述的深度;又从观念史角度入手,探究韩柳苏重要文论在清代的发展,保留了阐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同时,选取了长期被忽略却极为重要的个案进行重点研究,进一步深化主题。
目录
作者简介
周游,1989年生,江苏泰州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博士”,无锡市首届“太湖优青”,江南大学“我*喜爱的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古文和清代诗文,在《文学遗产》《北京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教*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项。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随园食单
¥9.1¥30.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到山中去
¥10.5¥30.0 -
流星雨(八品)
¥12.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