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27395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40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522739502 ; 978-7-5227-3950-2
内容简介
在现代中国语境下,新文学作家身居社会边缘,以笔为剑,挑战威权,不断焕发生命的激情,以诗学正义书写诉求社会正义实现,逐渐成长为集文人和侠士于一身的新型“文侠”。本书主要考察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的历史性关系,重点探讨他们与侠文化发生精神相遇的具体表现形态和深层意涵。在肯定文学与侠文化结缘的前提下,将新文学作家纳入侠文化理论视域及其现代性流变历程,从整体上勘察他们的侠文化渊源,探究他们侠性心态的生成、嬗变及其时代特征和现代内涵。对代表性新文学作家的理论文本、创作文本和传记性资料进行挖掘与解读,勘探他们与侠文化的精神联系和新型关系,辨析他们对待侠文化的态度、立场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而探讨侠文化对中国新文学的独特贡献及其当代价值。本书成果不仅拓展了侠文化研究领域,丰富了新文学研究视角,而且对新文学的生成、发展和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作出了别有意味的阐释。
目录
作者简介
陈夫龙,山东枣庄人,生于1975年4月。文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人文教育与传统文化。 [1] 主要致力于现代中国文学与侠文化研究,在中国侠文化和武侠文学的历史变迁与现代转型的整体架构下,深入探讨现代中国特定时空下文学与侠文化的关系,以此透视侠文化在现代中国语境下的承传、发展、流变及其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提出了新文学作家“侠性心态”的概念,在雅俗对峙与对话的整体文学格局中考察其生成与嬗变的轨迹,进一步加深人们对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变迁的认识与理解。立足于人文教育立场,着重发掘传统侠文化在当下的时代价值与积极意义,为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与理论方法。 [1] 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研究(2010年度),参与国家级和部省级课题多项。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随园食单
¥9.1¥30.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到山中去
¥10.5¥30.0 -
流星雨(八品)
¥12.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