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1505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暂无
- 条形码:9787567150577 ; 978-7-5671-5057-7
本书特色
本书由上海大学档案馆副研究员洪佳惠主编,为”泮池记忆系列丛书”之一。 为庆祝新上海大学组建三十周年,更好地留存学校历史,弘扬校园文化,上海大学档案馆采访了多位已经退休的上海大学正高级以上教职工,并整理成文字,旨在将他们的成功经验、治学之道以及他们不拘一格、孜孜以求的高尚品质分享给莘莘学子。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上海大学档案馆副研究员洪佳惠主编, 为”泮池记忆系列丛书”之一。为庆祝新上海大学组建三十周年, 更好地留存学校历史, 弘扬校园文化, 上海大学档案馆采访了十多位已经退休的上海大学正高级以上教职工, 并整理成文字, 以将他们的成功经验、治学之道以及他们不拘一格、孜孜以求的高尚品质分享给莘莘学子。
目录
上篇
钱校长的“粉丝”和“拍档”——采访上海大学原党委书记吴程里
厚积薄发
校长精神
冲破藩篱
青年寄语
上大的“四种精神”——采访上海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毛杏云
参加新上大组建工作
上大七次党建会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上大的“四种精神”
新校区的“大管家”——采访上海大学原副校长沈学超
建设缘起
校园理念
迎难而上
底线与节俭
文化传承
一辈子的“上大人”——采访上海大学原秘书长曾文彪
土生土长,见证发展
四校合并,紧密化合
一波三折,跻身“211”之路
一体两翼,新校区建设
2007年,经历和回顾的分水岭
钱校长的“上海情缘”
推行“三制”
学科布局
心系上大,情牵一生——采访社会文化学者胡申生
青年岁月,与上大相遇
从始至终,与上大共进
上海大学建设:是一种融合,而非一种堆砌
社会学发展:筚路蓝缕,继往开来
附录:相关档案
一、1958—1994年的“四校”
(一)上海工业大学
(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
(三)上海大学
(四)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
二、1994年后的上海大学
(一)四校合并
(二)党建工作
(三)学科布局
(四)跻身“211”
(五)新校区建设
(六)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七)明确钱伟长教育思想
下篇
不灭的爱国之火——采访江锦维子江企平、江兆平
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
迭年不变的同学情谊
代际相承的爱国思想
青年寄语
附:父亲的回忆
呕心沥血为革命,一片丹心映赤忱——采访杨贤江嫡孙杨杰
中国革命教育的先驱
学生运动的使命
天通庵之战
红色朋友圈
杨贤江在上大
祖母姚韵漪
师生寄语
红色家谱 烈火流年——采访林钧长孙朱风
踏入上大
革命风云
传家之韵
革命精神不朽 优良家风长存——采访郭毅幼子郭也平
革命之路
良师益友
亲友眼中
优良家风
红色血脉
后记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偏见
¥19.0¥5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4¥45.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8.1¥49.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2.5¥38.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乡土中国
¥13.5¥2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8¥32.0 -
西方哲学史
¥14.4¥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9¥36.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自卑与超越
¥15.5¥39.8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22.6¥36.0 -
校雠蒙拾 读韩蠡解
¥5.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