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中公版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

包邮2022中公版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

1星价 ¥18.3 (3.4折)
2星价¥18.3 定价¥54.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04487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510044878 ; 978-7-5100-4487-8

本书特色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进行品质升级,具有如下特色:
1.高效讲解精选考点
本书编者紧依考试大纲,细致统计历年真题,结合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精选考点,并以简明、直观的方式讲解和呈现重点。
2.精准剖析命题角度
本书编者力求命题角度与考点讲解并重,讲解每一考点后,深入分析其命题角度,分题型阐述每个考点常从哪些角度考查,并辅以代表性真题作为示例,帮助读者了解命题角度,精准掌握考点。
3.再现课堂学习过程
本书设置的多个版块,将看书学习的过程课堂化,将自学备考的过程系统化,使读者懂考点、知考情、辨异同、练考题。另外,本书以下划线突出显示关键词句,提示考生注意。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是一本专门针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科目的专用复习教材,包括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和主观题备考攻略共八章。
本书配有专属精讲课和喜马拉雅音频,帮助考生高效随时学习。

目录

目录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整体考情/1
**章学前儿童发展/3
**节婴幼儿发展概述/4
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15
第三节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29
第四节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46
第五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95
第六节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107
第七节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22
第八节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141
第九节学前儿童发展常用的研究方法/145
第十节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中的常见问题/148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4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7
行为主义的发展理论/15认知发展理论/21
社会文化理论/23身体发育的特点及卫生保健/31
动作的发展/41注意的发展/46
知觉的发展/55记忆的发展/59
想象的发展/64思维的发展/68
言语的发展/83高级情感的发展/98
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100情绪、情感的培养/102
自我意识的发展/109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113
亲子关系的发展/122同伴关系的发展/127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133攻击性行为的发展/136
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153
**节学前教育概述/154
第二节幼儿教育与幼儿园教育/174
第三节幼儿全面发展教育/178
第四节儿童与教师/185
第五节幼儿园班级管理/192
第六节幼小衔接/197
第七节幼儿教育法规/206
学前教育的原则/156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65
儿童观/185我国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199
幼小衔接的原则/200幼小衔接的策略/2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6
《幼儿园工作规程》/21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20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47
第三章生活指导/265
**节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266
第二节幼儿生活常规教育/271
第三节幼儿常见疾病/275
第四节幼儿营养需要与膳食/282
第五节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与处理/288
常见传染病/275
六大营养素/282
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288
第四章环境创设/295
**节幼儿园环境创设/296
第二节幼儿园活动区环境创设/302
第三节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309
第四节幼儿园与家庭合作/312
第五节幼儿园与社区合作/317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298
第五章游戏活动的指导/321
**节幼儿游戏概述/322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观察、条件创设及指导/331
第三节幼儿园常见游戏活动的指导/338
幼儿游戏的含义/322
幼儿游戏的特征/322
幼儿游戏的类型/324
幼儿游戏的功能/327
第六章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349
**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350
第二节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353
第三节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359
第四节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367
第五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380
第六节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388
第七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395
第八节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407
第九节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413
第十节其他形式教育活动的设计/418
第七章教育评价/425
第八章主观题备考攻略/431
**节简答题和论述题备考攻略/432
第二节材料分析题备考攻略/441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章
学前儿童发展
**节婴幼儿发展概述
一、婴幼儿发展的概念
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也可以说是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其中,身体的发展是指婴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心理发展是指婴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考频·单选题*2材料分析题*1]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1)概念
遗传是指亲代将祖先长期形成和固定下来的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一种生物现象。生物特征即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如人体的外貌形态、血型等。
(2)作用
①遗传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例如,完善的发音器官是口语发展的前提。
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婴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初的可能性。例如,由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等遗传素质的差异,有的婴幼儿易于发展成为一个安静的人,有的易于发展成为一个活泼好动的人。
虽然遗传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和可能性,但遗传不能预示或决定婴幼儿的发展。
2.生理成熟因素
(1)概念

**章
学前儿童发展
**节婴幼儿发展概述
一、婴幼儿发展的概念
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也可以说是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其中,身体的发展是指婴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心理发展是指婴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考频·单选题*2材料分析题*1]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1)概念
遗传是指亲代将祖先长期形成和固定下来的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一种生物现象。生物特征即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如人体的外貌形态、血型等。
(2)作用
①遗传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例如,完善的发音器官是口语发展的前提。
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婴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初的可能性。例如,由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等遗传素质的差异,有的婴幼儿易于发展成为一个安静的人,有的易于发展成为一个活泼好动的人。
虽然遗传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和可能性,但遗传不能预示或决定婴幼儿的发展。
2.生理成熟因素
(1)概念
生理成熟又叫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结构和机能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2)作用
①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婴幼儿的生理发育和成熟有一定顺序和规律,影响或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
②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③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儿童生理成熟的时间、速度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影响并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婴幼儿所处的环境、家庭、教育机构等各种环境因素。
1.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婴幼儿的发展
环境是指婴幼儿周围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提供婴幼儿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阳光、空气等。社会环境是指婴幼儿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周围的社会氛围等。社会环境对婴幼儿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如果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环境,就不可能产生心理,如印度“狼孩”。
2.家庭环境为婴幼儿发展奠定基础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初环境,父母是儿童的**任教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婴幼儿发展。它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
3.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婴幼儿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机构的教育可以使婴幼儿优良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显现,并影响和改造不良的遗传素质。它决定婴幼儿的发展方向,为婴幼儿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三)婴幼儿自身
1.心理活动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需要是*活跃的因素。婴儿从出生时起,就有对食物的需要、对温暖的需要。稍大的婴幼儿有和人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等。
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有趣的游戏里,幼儿的坚持性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自我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控制作用。例如,自尊心强的幼儿,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比较突出。
2.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婴幼儿心理的内部矛盾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需要是由外界环境和教育引起的。教育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提出恰当的要求,帮助婴幼儿产生新的矛盾运动,促进其心理发展。
记忆口诀
遗传*基本,成熟仅制约,社会很重要,教育占主导,自身是根本。
考点解读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是重要考点。常考单选、材料分析题,也可能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重点掌握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作用。能够判断实例中幼儿某一行为表现或行为差异形成的原因,例如,幼儿说脏话可能是受家庭环境中的父母,网络、电视,其他幼儿的影响等。
(2022上·单选)导致“狼孩”心理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A.遗传有缺陷 B.生理发展迟滞
C.自然环境恶劣 D.社会环境缺乏
解析:“狼孩”虽然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但脱离了人类社会,缺乏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心理发展滞后。答案为D。
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概念[考频·单选题*1]
(一)转折期和危机期
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由于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对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期却非必然出现。
(二)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儿童*容易学习 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三)敏感期或*佳期
敏感期或*佳期是指儿童学习 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为迅速的时期。错过了敏感期或*佳期,不是不可以学习 某种知识或形成某种能力,但是比起敏感期或*佳期来说,就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易混辨析
转折期VS关键期VS敏感期或*佳期
转折期
行为表现突然变化 关键期
错过难弥补 敏感期或*佳期
错过仍可弥补
考点解读
转折期、危机期、关键期、敏感期的概念极易混淆,要准确识记并区分。常考单选,要求判断实例体现了哪一概念。
(2022下·单选)某一时期,儿童学习 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的发展*为迅速,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个时期被称为()。
A.反抗期 B.敏感期
C.转折期 D.危机期
答案为B。
四、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考频·单选题*5]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各个年龄阶段中,心理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0~1岁)、先学前期(1~3岁)、幼儿期(3~6岁)。
(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1.新生儿期(0~1个月)
(1)心理发生的基础: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
研究发现,儿童先天带来了许多应付外界刺激的本能,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等。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条件反射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3)认识世界的开始
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感觉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上。儿童出生后就有感觉,刚出生时*发达的感觉是味觉。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注意的出现表明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而是对外界刺激会做出选择性反应。
(4)人际交往的开端
儿童从出生开始就表现出和别人交往的需要,这是人类特有的需要。新生儿和别人的交往是通过情绪和表情来实现的。
2.婴儿早期(1~6个月)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满月以后,婴儿不仅能用眼睛盯着进入眼帘的东西,使视线追随着物体移动,而且会主动寻找视听目标。6个月内的婴儿的动作刚刚开始发展,能直接用手、身体接触到的事物很有限,因此他们认识周围的事物主要靠视觉和听觉。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也就是能够抓住所看见的东西。婴儿在4~5个月时手眼协调动作就发生了。
(3)主动招人
处于婴儿早期的孩子,往往会主动和别人交往。哭常常是婴儿*初社会性交往需要的体现。从3个月开始,婴儿还会用笑来吸引人,喜欢别人和他玩。这时出现了*初的亲子游戏,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儿的社会性交往需要。
(4)开始认生
认生是婴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认生一方面表现了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即能区分熟悉人和陌生人;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婴儿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上的重大变化,出现了对亲人的依恋和对熟悉程度不同的人的不同态度。
3.婴儿晚期(6~12个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婴儿逐渐学会坐、爬、站、走等动作。这时为婴儿准备一些适宜的玩具,对于促进其动作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到了婴儿晚期,婴儿的五指分工动作发展起来了。五指分工是指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逐渐分开,而且活动时采取对立的方向,而不是五指一把抓。五指分工动作和手眼协调动作是同时发展的,这是人类拿东西的典型动作。6个月以后,手的动作的发展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双手配合。婴儿开始用两只手配合着拿东西,能够把一只手里拿着的东西放在另一只手里。
②摆弄物体。婴儿的手开始针对物体来活动,喜欢把东西搬来搬去、敲打或摇晃。
③重复连锁动作。到了婴儿晚期,婴儿喜欢拿着物体做重复的动作,如果让婴儿在床上玩,他会把小玩具扔到地上,然后让成人来捡,成人捡起来,交给他,他又扔下。
(3)言语开始萌芽
这一阶段,婴儿发出的音节较清楚,还可以发出许多重复、连续的音节。这时期的婴儿已能听懂一些词,并按成人说的去做一些动作。例如,成人说“欢迎”,他拍拍手;说“谢谢”,他拱拱手。
(4)依恋关系发展
婴儿和亲人经过一年时间的相处,亲子之间的感情日益加深,依恋关系日益发展。6个月之前的婴儿离开亲人,困难较少,而将近1岁的婴儿离开亲人,分离焦虑就相当明显了。
(二)先学前期的年龄特征(1~3岁)
先学前期也称为幼儿早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1.学会直立行走
满周岁时,儿童开始迈步,但还走不稳。2岁左右,儿童能够原地跳,学会跑,还能站着扔球和踢球等。
2.使用工具
1岁以后,儿童逐渐能够准确地拿各种东西。1.5岁左右的儿童已经会根据物体的特性来使用物体,这是把物体当工具来使用的开端。2~3岁的儿童能够学会多种动作,而且能使全身和四肢的动作协调起来。
3.言语和表象、思维的发展
1岁以前是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1~1.5岁的儿童处于理解言语阶段,能够听懂许多话。2岁左右的儿童喜欢叽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