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传播创新实践:以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为例

包邮环境传播创新实践:以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为例

1星价 ¥66.1 (7.5折)
2星价¥66.1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659068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302659068 ; 978-7-302-65906-8

本书特色

本书着重研究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路径,对环境传播从业人员和研究者具有启发意义。

内容简介

在当今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的背景下,《环境传播创新实践:以大气污染防治与舆论引导为例》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该书不仅是大气污染防治舆论传播领域的开创之作,更是引领环境传播指导并服务实践之作。该书集聚了环保、新闻、传播等领域的资深专家智慧,以理论为基础,以案例为支撑,深入探讨了大气污染防治与舆论引导的规律,并对既有行动和取得成果予以高度评价,对持续创新和更高展望给出具体的建议。这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份行动指南,用众人汇聚的经验来指导人们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进而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提出中国方案。

目录

绪论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1
**节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历史方位 2
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一场“持久战” 3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一场“攻坚战” 3
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一场“阵地战” 3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严峻挑战 4
一、迅速变革的媒介技术环境 4
二、趋于理性的国内舆论环境 4
三、多重挑战的国际舆论环境 5
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 5
一、关乎人民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 5
二、关乎当前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 6
三、关乎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地推进 6
四、关乎良好社会舆论氛围的塑造 6
第四节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使命任务 7
一、政治层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美丽中国 7
二、经济层面: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实现绿色发展 7
三、文化层面:培育环境意识 树立生态文明观 7
四、公众层面:呼吁全民参与 保障公民环境权 8
第五节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路径 8
一、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系统内沟通 8
二、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政府部门间沟通 9
三、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环保社会组织沟通 9
四、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媒体沟通 9
五、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公众沟通 10
六、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国际传播 10
七、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效果评估 11 **章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理论渊源 13
**节 环境传播理论 14
一、认识环境传播 14
二、环境传播的核心问题 16
三、环境传播的价值诉求 19
四、环境传播理论与大气污染防治 20
第二节 风险传播理论 22
一、认识风险传播 22
二、风险传播研究的核心问题 24
三、风险传播与大气污染防治 28
第三节 公共政策传播理论 30
一、认识公共政策传播 30
二、公共政策传播研究的核心问题 31
三、公共政策传播的基本过程 37
四、公共政策传播与大气污染防治 40 第二章 中国大气污染舆情及其规律 45
**节 中国大气污染舆情的媒体图景 46
一、舆情趋势 46
二、议题态度 46
三、智库声音 47
第二节 境内主流媒体针对大气污染议题的报道特征 47
一、报道呈现季节特征 47
二、报道焦点内外有别 48
第三节 境外主流媒体针对中国大气污染的报道特征 50
一、周边国家和地区高度关注 50
二、报道态度以客观为主 51
三、报道季节特征明显 51
四、报道议题丰富多元 52
第四节 国内外社交媒体视野中的中国大气污染报道 56
一、新浪微博聚焦雾霾 56
二、推特平台议题分散 59
第五节 全球智库视野中的中国大气污染 61
一、美国智库角度多元 62
二、英国智库焦点集中 64
三、法国智库深度剖析 64
第六节 中国大气污染舆情规律 65
一、传播主体规律 65
二、传播议题规律 66
三、传播时空规律 67 第三章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系统内沟通 69
**节 明确系统内沟通的三个目标 70
一、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 71
二、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72
三、统筹协调 共同发力 73
第二节 处理系统内沟通的四组关系 74
一、宣传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 75
二、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关系 76
三、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78
四、跨区域部门间的关系 80
第三节 建立健全系统内沟通的五项机制 81
一、信息审核机制 82
二、协同联动机制 83
三、应急响应机制 84
四、容错纠错机制 84
五、考核激励机制 86
第四节 提升系统内沟通的六种能力 87
一、率先垂范 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 87
二、以身作则 提高新闻发言人水平 88
三、铸造铁军 提升整体媒介素养 89
四、故事思维 讲一流生态环保故事 90
五、与时俱进 创新沟通方式能力 91
六、属地管理 加强独立处置能力 91 第四章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政府部门间沟通 93
**节 政府部门间的沟通目的 94
一、完善政府跨部门舆论引导管理体系 94
二、形成政府跨部门舆论引导整体合力 94
三、提高政府部门人员舆论引导实战能力 95
第二节 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困难及其成因 95
一、沟通困难的主要表现 95
二、沟通困难的主要成因 95
第三节 建立政府部门间的沟通机制 96
一、政府部门间的沟通模式 96
二、如何建立政府部门间的沟通机制 98
第四节 把握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原则 100
一、明确权责 牵头统筹 100
二、依法依规 落实指示 101
三、依据事实 客观办事 101
四、着眼大局 兼顾利益 101
五、互相尊重 友好协商 101
第五节 科学配置政府部门间的沟通要素 102
一、政府部门间的沟通要素 102
二、如何配置政府部门间的沟通要素 103 第五章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环保社会组织沟通 107
**节 政府与环保社会组织沟通的目标定位 108
一、社会组织的定义和历史沿革 108
二、中国环保社会组织发展历程 111
三、政府与环保社会组织沟通的目标与定位 112
四、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国际经验 113
第二节 政府与环保社会组织沟通的机制建设 114
一、沟通主体与沟通机制 114
二、沟通渠道与沟通形式 117
三、当前沟通现状 119
第三节 政府与环保社会组织沟通的方法创新 120
一、沟通主体创新 121
二、沟通机制创新 121
三、沟通渠道创新 122
四、沟通形式创新 122
五、未来愿景 123 第六章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媒体沟通 125
**节 政府与媒体沟通的价值定位 126
一、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时代要求 127
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128
三、应对互联网新媒体挑战的必然选择 129
第二节 政府与媒体沟通的风险挑战 130
一、成因复杂 防控难度大 130
二、突发性强 波及范围广 131
三、舆情指数高 舆论引导难 131
第三节 政府与媒体沟通的主要形式 132
一、政务新媒体沟通 132
二、传统媒体沟通 134
三、新闻发布会沟通 135
第四节 政府与媒体沟通的基本方法 136
一、理念创新:勇于沟通 136
二、方法创新:善于沟通 138
三、手段创新:多管道沟通 140
第五节 突发事件媒体沟通基本原则 143
一、“快速反应”原则 143
二、“沟通有方”原则 144
三、“引导有效”原则 146 第七章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公众沟通 149
**节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与公众沟通的目标定位 150
一、增进科学认知 获取公众理解支持 151
二、转变沟通方式 再造政府传播力 151
三、共防共治共享 建立政民协同机制 152
四、提升媒介素养 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 153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与公众沟通的政策传播 154
一、当前我国政策传播的模式与比较 155
二、新媒体视域下的政策传播特点及问题 160
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与公众沟通的传播主题 166
一、“绿色议程”的科普宣传 166
二、人人平等的风险沟通 169
三、积极主动的绿色反思 169
四、人人有责的公益行动 169
第四节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与公众沟通的舆论风险化解 170
一、当前舆论风险现状 170
二、舆论风险化解对策 172
第五节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与公众沟通的传播创新 173
一、理念创新:超越宣传 174
二、机制创新:协同传播 175
三、组织创新:流程再造 176 第八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国际传播 179
**节 大气污染防治国际传播的目标定位 180
一、国际传播的概念与我国国际传播的发展 180
二、大气污染防治国际传播的目标和任务 182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国际传播的成绩与挑战 186
一、大气污染防治国际传播取得的成绩 186
二、大气污染防治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 188
第三节 优化传播布局 提升国际传播话语权 191
一、大气污染防治国际传播的多元布局 191
二、优化大气污染防治国际传播布局的建议 192
第四节 创新传播话语体系 讲好蓝天保卫战故事 196
一、话语权与话语体系创新的概念 197
二、讲好蓝天保卫战中的中国故事 199
三、从报道中国到报道世界构造人类共同的蓝天 202 第九章 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效果评估 205
**节 效果评估综述 206
一、效果评估类型 206
二、效果评估特点 207
第二节 工作领域评估 208
一、基础保障 208
二、主动传播 210
三、危机管理 211
第三节 工作方式评估 212
一、新闻发布会 212
二、网络媒体平台 218
三、其他线下引导方式 219
第四节 舆情阶段评估 220
一、事前评估 220
二、事中评估 220
三、事后评估 221 案例 2020 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
舆情分析 223
一、事件概述 224
二、舆情传播特征分析 224
三、舆论引导效果分析 227
四、经验与启示 230 结 语 235 编者后记 23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董关鹏,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剑桥大学和杜伦大学。曾任英国广播公司世界台播音员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主播,地方政府对外贸易经济与合作局副局长,清华大学公共关系研究所首任所长,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索林斯坦席位媒介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院长、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首任院长、政府学院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等。兼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公共关系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策划与评估专家,获聘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核应急协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杨宇军,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教育培训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先后毕业于外交学院和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从军25年,曾任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局局长等。长期从事军事外交、国际军事合作和军队信息发布工作,参与国防部信息发布机构创建,多次主持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和专题新闻发布会。现从事传播治理、危机管理、国际传播等领域的科研、咨询和培训工作,在多所知名高校担任特聘教授,被多个部委和地方政府部门聘为咨询专家,曾参与党的20大、全国两会、2022北京冬奥会、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活动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专家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