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2023版 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155925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511559258 ; 978-7-5115-5925-8
本书特色
《中公版·2025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农业农村工作知识》严格依据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及真题编写。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体系完备,内容全面。本书在深入总结乡镇公务员考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了以考试形式为“经”和以考试内容为“纬”的完备体系。
2.知识讲解,深入浅出。本书采用篇、章、节、考点的结构,搭配下划线,设置“知识链接”、“经典例题”版块,帮助考生抓住重点和难点、增加知识储备。
3.及时更新,紧跟热点。本书依据考试大纲、真题以及党和国家与“三农”相关的会议文件精神,更新体例、调整内容,紧跟热点,力求契合考情。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5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农业农村工作知识》严格依据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及真题编写。本书共包含四篇内容及一个附录,分别是“三农”问题概述、农业农村政策与法律法规、社区工作知识、巩固提升演练及农业生产实务。全书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能够为考生实现科学备考提供帮助。
目录
目录
**篇“三农”问题概述
**章“三农”问题
考点1“三农”问题的本质及具体体现
考点2“三农”问题的发展阶段及现状
第二章“三农”改革
考点1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考点2“三农”领域成就
第二篇农业农村政策与法律法规
**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考点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
考点2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二章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考点1粮食安全概述
考点2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具体举措
第三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考点1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考点2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四章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考点1农业农村现代化概述
考点2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规划
第五章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考点1乡村产业发展概述
考点2乡村产业的发展目标
考点3乡村产业的重点任务
考点4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第六章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考点1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概述
考点2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具体举措
第七章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考点1党的农村基层组织
考点2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考点3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考点4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具体举措
第八章农业农村相关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节方针政策
考点1《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要点)
考点2《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要点)
考点3《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要点)
考点4《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要点)
考点5《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要点)
考点6《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点)
考点7《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要点)
考点8《“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要点)
考点9《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要点)
第二节法律法规
考点1《农业农村标准化管理办法》(要点)
考点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点)
考点3《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要点)
考点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要点)
考点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要点)
考点6《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办法》(要点)
考点7《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要点)
考点8《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要点)
考点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要点)
考点10《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要点)
第三篇社区工作知识
**章社区工作基础知识
**节社区概述
考点1社区的内涵
考点2社区的类型和功能
考点3社区与社会、社会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社区与行政区划单位
第二节社区建设
考点1社区建设概述
考点2我国农村社区建设
第三节社区组织
考点1社区党组织
考点2城镇社区服务站
第四节社区自治
考点1社区自治概述
考点2社区自治的组织体系与社区民主
考点3社区村民自治
第二章社区工作实务知识
**节社区管理及治理工作
考点1社区管理
考点2社区治理
第二节社区服务工作
考点1社区服务的含义
考点2社区服务的特征
考点3社区服务的功能
考点4社区服务的内容
考点5社区服务的工作方法
第三节社区工作步骤
考点1开展社区工作的步骤
考点2开展社区调查的方法
第四篇巩固提升演练
巩固提升演练(一)
巩固提升演练(二)
巩固提升演练(三)
附录农业生产实务
**节农业与农业生产
考点1农业概述
考点2农业生产
第二节土壤
考点1土壤概述
考点2土壤的合理利用
考点3土壤肥力与土壤培肥
第三节农作物
考点1农作物概述
考点2农作物种植制度
考点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相关资料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篇“三农”问题概述
**篇“三农”问题概述
**章
“三农”问题
考点1“三农”问题的本质及具体体现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三农”问题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工业化、城市化的演进引发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失衡和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扩大的问题,其本质是农民不能平等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能公平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中尤为重要的是农民问题,它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三农”问题的性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三农”问题是一种自然历史现象。“三农”问题是与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一种客观必然现象,并随着现代化的演进而不断发生变化。这就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三农”问题的原因。
(2)“三农”问题是一个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的指标体系难以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难以准确解释一些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而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和社会水平发展较低的现象,而“三农”发展水平则是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3)“三农”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的根本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让全体农民平等地参与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公平地分享到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
考点2“三农”问题的发展阶段及现状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篇“三农”问题概述
**篇“三农”问题概述
**章
“三农”问题
考点1“三农”问题的本质及具体体现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三农”问题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工业化、城市化的演进引发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失衡和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扩大的问题,其本质是农民不能平等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能公平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中尤为重要的是农民问题,它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三农”问题的性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三农”问题是一种自然历史现象。“三农”问题是与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一种客观必然现象,并随着现代化的演进而不断发生变化。这就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三农”问题的原因。
(2)“三农”问题是一个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的指标体系难以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难以准确解释一些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而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和社会水平发展较低的现象,而“三农”发展水平则是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3)“三农”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的根本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让全体农民平等地参与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公平地分享到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
考点2“三农”问题的发展阶段及现状
一、“三农”问题的发展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三农”问题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阶段时间背景主要矛盾主要政策
**
阶段
从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末
①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
②农产品供给全面短缺
③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
城乡居民和工业化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与落后的农业生产力的矛盾
针对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加农产品供给
第二
阶段
20世纪
80年代
①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30年中农业生产关系制度安排上的失误、三年严重困难的袭击和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
②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③工业化发展所需的农产品供给严重短缺
城乡居民和工业化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与落后的农业生产力的矛盾
针对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加农产品供给
第三
阶段
20世纪
90年代
①农产品供给在数量上已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和工业化的需求
②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开始走低、结构性余缺矛盾日趋突出
③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特别是农业劳动者的现金收入较少,生活仅停留在温饱水平
满足温饱的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需要与过低的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矛盾
针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
阶段
进入
21世纪
以来
①人口城市化进程滞后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攻坚
②农产品消费需求不足
③农业增产不增收
④工业品需求不足和城市职工下岗失业增加
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富足起来的农民群众日益扩张的全面发展需要与滞后的农村公共服务和不均的农民发展机会的矛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第五
阶段
进入
新时代
以来
①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
②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人才匮乏
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④农村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⑤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⑥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①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
②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①2018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印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
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三农”问题主要矛盾的不断演变,“三农”工作围绕着“促进农业增产——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全面发展”这一主线不断拓展。
二、“三农”问题的现状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个五年,“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
(1)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耕地质量退化面积较大,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农业面源污染仍然突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繁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强。
(2)农村发展存在短板弱项。制约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的障碍依然存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保障机制仍不健全,防汛抗旱等防灾减灾体系还不完善,基础设施仍有明显薄弱环节,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弱项。
(3)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种养业特别是粮食种植效益偏低,农民就业制约因素较多,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农村精神文化缺乏,支撑农民增收的传统动能逐渐减弱、新动能亟待培育。
(4)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比较艰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仍然不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亟待提升。部分脱贫户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防止返贫任务较重。
(单选)下列关于“三农”问题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的简称
B “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C “三农”问题中尤为重要的是农业问题,它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D “三农”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末才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出来的
【答案】C。解析:A、D两项表述正确。“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简称,是20世纪90年代末才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出来的。
B项表述正确。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C项表述错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故本题选C。
第二章
“三农”改革
考点1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通过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国农村先后进行了四步重要的改革。其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阶段:1978—1987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第二阶段:1988—1997年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分配关系改革
第三阶段:1998—2011年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农村综合改革
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聚焦发展现代农业和深化农村改革的乡村振兴战略
一、1978—1987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中国农村改革前十年(1978—1987年)的工作重点在于全面建立和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在于重构农村经济组织微观基础。
(一)肯定包产到户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开始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全面推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到1983年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截至1983年年底,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达到995%,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局面。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四)农村政治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变迁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同样逐步开展。政社分开体制的建立,在取缔人民公社的前提下建立起乡镇政府。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规定了实行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及具体实施办法。此后,全国农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村民自治制度。
农村改革前十年(1978—1987年)的发展始终是坚持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
二、1988—1997年,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988—1997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农村改革由局部推进转变到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重要时期。这一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22.2¥59.9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悉达多
¥14.3¥2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中国近代史
¥15.5¥39.8 -
死魂灵
¥16.3¥4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面纱
¥19.4¥49.8 -
本森小姐的甲虫
¥18.7¥55.0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4.7¥39.8 -
她们
¥17.3¥46.8 -
1984-插图珍藏版
¥11.3¥29.8 -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窄门
¥12.4¥31.0 -
鼠疫
¥14.4¥38.8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0.4¥55.0 -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14.7¥39.8 -
失去一切的人
¥19.2¥52.0 -
罗生门
¥11.9¥36.0 -
瓦尔登湖
¥12.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