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405540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24-09-01
- 条形码:9787104055402 ; 978-7-104-05540-2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近代时期宗教徒、文化交流学者、外交官员、政治流亡者、考察者、女性等几类人物为线索,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角度考察不同身份的作者所创作的域外诗的复杂形态。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中国人对异域的认知及其现代性想象的层面是有差异的,由此可以观照近代中国人接受异域文明的艰难与多元化。异国形象使得近代域外行旅作家产生了*直接的现代经验。在西方语境影响下的价值体系和精神结构逐步形成,域外行旅作家实现了从传统士人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型。近代域外诗歌中蕴涵的新因素助长了近代文学变革的要求与动力,对于新文学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精神传承与文化启蒙方面,近代域外诗也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丰富资源。
目录
引论1
一、关于近代域外诗的定义1
二、近代域外诗研究综述1
三、近代域外诗的研究意义11
四、近代域外诗概论12
**章 近代宗教徒的域外诗19
**节 宗教徒的域外行旅及相关著述19
一、佛教徒的域外求法或弘法活动19
二、伊斯兰教徒的域外朝觐22
三、天主教徒的域外行旅24
第二节 郭连城的域外诗31
一、地理空间的建构:地球与世界33
二、文化空间的展示:距离与差异40
三、宗教空间:认同与归属45
第二章 近代文化交流学者的域外诗52
**节 王韬的域外诗52
一、域外胜景中的飘零之感53
二、对域外政治、历史及文学的关注57
三、域外的宴饮与酬唱59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党月异,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在《齐鲁学刊》《学术论坛》《学术界》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著作《王韬与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反思与重构》《邢侗邢慈静研究》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随园食单
¥9.1¥30.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到山中去
¥10.5¥30.0 -
流星雨(八品)
¥12.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