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性的辩证法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电影文选

包邮感性的辩证法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电影文选

1星价 ¥45.5 (5.8折)
2星价¥45.5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85570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76
  • 出版时间:2024-09-01
  • 条形码:9787507855708 ; 978-7-5078-5570-8

本书特色

* 本文选共辑录了迪迪-于贝尔曼19篇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蒙太奇方法”,这一部分共收录4篇文章;第二,“不顾一切的影像”,这一部分共收录4篇文章;第三,“人民的诗歌”,这一部分共收录6篇文章;第四,“欲望揭竿而起”,这一部分共收录5篇文章。具有深入的学术性,可供相关研究者、学者、高校学生参考阅读。
* 在瞥视迪迪-于贝尔曼的电影理论总体样貌的同时,也能够以一种书写的方式呼应这种“行动之诗”。

内容简介

在迪迪-于贝尔曼的整体写作中,电影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他将电影作为一种移动媒介带入对艺术史的研究。他早期对于电影的兴趣主要源于其对蒙太奇方法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提出了在艺术史背景下对蒙太奇概念的理论重构,并从一开始就超越了对静态图像的电影使用的艺术历史兴趣。自2008年以来,电影已经成为他关注的日益政治化的理论核心。从1995年他在关于乔治·巴塔耶的视觉文本的艺术史分析中**次引用了现代主义电影理论,到撰写“历史之眼”系列*后一部的2016年,本文选一共辑录了迪迪-于贝尔曼19篇文章。总体上看,这些选文涵括了迪迪-于贝尔曼电影理论的四个主要面向:源于“图集”认识论的蒙太奇方法、大屠杀—影像的伦理反思、人民—影像的抵抗政治、从情感走向起义的行动—影像。

目录

目录 一、蒙太奇方法
“无赖的辩证法”——爱森斯坦与巴塔耶(1995)
哈伦·法罗基:对抗世界的暴力(2009)
哈伦·法罗基:理解世界的苦难(2009)
让 - 吕克·戈达尔的过去引用(2015) 二、不顾一切的影像
克劳德·朗兹曼:不顾一切的地点(1995)
档案图像或表象图像(2003)
蒙太奇图像或谎言图像(2008)
愤慨与尊严:关于塞缪尔·富勒(2005) 三、人民的诗歌
飘忽不定的存在(1999)
萤火虫—图像(2008)
想象的人民,作为群众演员的人民(2012)
展示无名者(2012)
光对抗光(2014)
流泪的人民:爱森斯坦或大师的作品(2016) 四、欲望揭竿而起
影像审美自由十论(2007)
激情与行动:爱森斯坦反对巴特(2012)
诗意的愤怒——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札记(2013)
感性的辩证法(2016)
情感不说“我”(2016) 大都会文献翻译小组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
杨国柱,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艺术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电影、动态影像和当代艺术理论,出版《以身为目:“情动”视域下中国录像艺术研究(1988—2018)》、《瓦尔特·本雅明之后的艺术史》(合译),在《文艺理论研究》《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发表论文。 作者简介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哲学家、艺术史学家,1953年生于法国圣埃蒂安,目前为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艺术史与艺术理论中心主任。作为阿比·瓦
尔堡和瓦尔特·本雅明等理论家的思想后裔,以及路易·马林的学生,迪迪-于贝尔曼在艺术史、图像政治和当代文化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他的写作跨越了从文艺复兴到当代艺术的广泛领域,目前共计出版60余部专著,代表作品包括《在时间之前》《遗存的图像》《不顾一切的图像》与“历史之眼”系列1—6卷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