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74007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暂无
  • 条形码:9787577400778 ; 978-7-5774-0077-8

内容简介

在网络视听媒体兴起的当下,《视听文化传播》教材的编写将在总结与反思电视、电影等传统视听媒体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方面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探索的基础上,从视听媒体目前所处的媒介生态格局与视听媒体发展趋势出发,追踪传媒发展从电视到“新视听”的动态轨迹,聚焦视听媒体的内容创意、策划、生产、平台、运营等,揭示融媒时代从“受众”到“用户”的业态变革及其内在逻辑。目前,国内没有同类的研究生教材,仅有几本本科生教材,如《视听传播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视听新媒体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视听媒体传播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等。而且这些本科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已不能满足当前新视听媒介迅猛发展下的教学需求。而国外没有同名研究生教材。仅有相近的电视、网络方面的教材。因此本教材的编写有其特色与前沿性,有一定社会价值。

目录

第1章 视听时代的视听文化传播 1.1 概念界定:视听传播与视听文化传播 1.2 视听文化传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3 视听文化传播发展的意义与隐忧 第2章 视听文化传播的业态变革与内在逻辑 2.1 传统视听媒体的衰落及其新发展路径的选择与拓展 2.2 网络视听媒体的兴起 2.3 当下视听文化传播生态及其发展特征 第3章 媒介融合视域下影视文化的创意生产与传播策略 3.1 国产电影的本土化创作与文化传播策略——以《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为例 3.2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作机制与传播策略 3.3 文化类纪录片的创意生产、传播策略与价值传达 3.4 国产动画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与再创造 第4章 网络营销与视听文化传播 4.1 社交媒体营销 4.2 直播:直播电商、娱乐直播、公益直播 4.3 知识付费:耳朵经济、视频内容付费 4.4 网络视听节目:网络综艺、网生电影/电视剧 第5章 技术赋能与模式创新下的视听文化传播 5.1 人工智能与算法 5.2 新技术与新场景:5G 5.3 元宇宙:AR/VR——感官体验维度叠加与沉浸体验 第6章 新视听媒体的用户需求、特征与媒介控制 6.1 新视听媒体用户的媒介使用需求 6.2 新视听媒体用户的特征 6.3 新视听媒体的软性控制 第7章 视听文化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向 7.1 媒介的本质与“媒介的人性化趋势” 7.2 视听新媒体发展智能化 7.3 视听新媒体直播常态化,“人人直播”与精品 并存 7.4 人体成为视听新媒体的终端,万物互联将迎来极大发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简瑷,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6月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13年7-8月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进修,2016年12月-2018年1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影视传播、视听传播、电影文化等。近年来主持、主研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产业化语境下中国类型电影的创意生产与受众接受》等多项省部级项目。出版专著《类型承续与观念自觉:中国类型电影的类型分析与理论建构》等两部,合著《电影通论》、《电影理论基础》等四部。发表《人工智能题材科幻电影的性别建构》等论文20余篇。专著《类型承续与观念自觉:中国类型电影的类型分析与理论建构》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论文《阿凡达式美学:科技包装与神话原型内核的缝合》获中国影视教育学术奖(论文类)二等奖;《生态批评视阈下的》一文获2015年度中国高校影视研究学术奖(论文类)优秀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